簡單來說,這個版本實際上就是紅色版本,從上面下令的人,到拍攝的導演以及演員,后來都是我黨重要的文化工作人員。
而這個版本,也是非常貼合當時歷史資料的版本。
不過,畢竟是電影,所以在許多地方,也做了相當的夸張。
但。
還有一個版本,這個版本也很出名,但這個版本是粵語電影,是在香港拍的。
這么說吧,香港的電影能發展起來,完全就是因為戰亂的緣故。
是當年許多魔都電影公司以及電影人,為了躲避戰亂才去香港發展。
香港本來就是電影荒漠,關于這一點,香港電影《阮玲玉》也就是張曼鈺演的那部里,說的很清楚。
甚至,女演員在打牌的時候還吐槽,香港這種鄉下地方。
可是,香港的這部《八百壯士》卻非常的有意思。
首先,這部電影里有許多老面孔。
比如曹達華。
曹達華當年才多大?
所以,他演的就是一個小戰士,這個小戰士算是一個旁觀者。
他的這個角色原型,應該就是謝晉元將軍的警衛員,萬聯卿先生。
至于其他的情況……夸張。
相當相當的夸張。
當然了,這個夸張本身也是基于一定的歷史事實,畢竟四行倉庫的戰斗,消滅了很多日軍。
但電影里那就打死老鼻子了,就跟后世的抗日神劇套路差不多。
確實在這一個方面,有些過了。
可有些地方拍的還是很好的,比如,確實有我們的國軍戰士,抱著炸藥包縱身而下,與日軍同歸于盡金。
只不過電影拍的非常夸張。
那么,這兩個版本就自然的代表了兩種風格。
一個是有那么一點夸張,更多的是貼近真相。
另外一個就是以夸張為主,歷史真相就是做個參考。
而這么看來,這兩部電影,就呈現了兩種方向。
后來的關于這‘八百壯士’的電影,也就是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即,兩種方向。
有趣的是,香港那個版本的方向……更加的夸張了。
這不是亂講的。
1975年臺灣拍攝的那部《八百壯士》,就是給來了一個極盡夸張。
其實,就這部電影來說,雖然明面上講的是參考了某位飛將軍的回憶錄,那名字還什么億萬光年一瞬。
但事實上,孫元良那貨有什么回憶啊?
他老早就先跑了,他這個所謂的回憶,其實參考的是38年的電影。
所以,臺灣的那部電影,不光是青霞十分美麗,而且,極盡夸張之能事。
把戰爭場面拍攝的非常慘烈,就好像整個淞滬戰役都沒有這個四行倉庫打的狠。
可是,歷史事實非常的清楚。
號稱的800壯士,是謝晉元將軍唬小鬼子的,而整個這個斷后守備戰就打了四天,確實是殲敵很多,但是,謝部自己的損失很少很少。
總共陣亡9人,傷20多人。
就這個傷亡,怎么可能有多么慘烈呢?
明明是謝晉元將軍利用有利條件,背靠租界,讓小鬼子投鼠忌器,他打了一場聰明仗。
賺了個大的。
好嘛,在黨國的電影里,竟然就成了各種殺身成仁,報效光頭的可歌可泣的電影。
其實,就這件事也容易理解,不單單是參考了香港的版本,而且,國軍很多時候在微操大師的控制之下,就是這么打的。
哦,你謝晉元部消滅了超過200個日軍?
你肯定付出了比這200個更多的部下,對不對?
肯定的,別解釋了,你們就是800人,最后剩了400多人逃過來,就是這樣。
所以,75年的那個版本,來了一個夸張版的全面升級。
這兩部電影以及所代表的方向,現在已經清楚了。
姜汶清楚嗎?
清楚,他這次來當然是有備而來。
可王譽的這個問題就有趣了,如果是謝晉元將軍自己看到了這兩個‘方向’的電影,他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