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比例,稱了一種種藥材。
將六十斤藥材粉碎,調制成藥膏,裝進一個個塑料罐,然后用機器封裝。
之后的幾天,李昊辦了改換廠名的手續,弄了一個官網......
“老王,你的風濕好了沒有?”
“老張,你腦殼被門夾了嗎?老年風濕能治好?”
“以前能不能治好,我不知道,反正我的風濕,已經徹底治好了。”
“是嗎?怎么治好的?”
“黑玉風濕膏,聽過沒有?”
“什么黑玉風濕膏?”
“沿海那邊的一個藥廠生產的。”
“我怎么沒有聽過?”
“我親家是魏家村的......”
“那個黑玉風濕膏貴不貴?”
“一千塊錢一罐,一罐只有五十毫升。”
“用多少罐風濕膏,才能治好風濕?”
“一罐風濕膏,勉強能夠治好兩處風濕。”
“一罐風濕膏就能治好兩處風濕?”
“要是風濕面積大一點,一罐治不好兩處風濕。”
“那個黑玉風濕膏怎么用?”
“每天睡覺前涂抹一次......”
“老張,幫我買一罐吧,我明天給你錢。”
“我都是找我那個親家幫忙買的,現在可以在網上買......”
生活水平好了,退了休的老人,早上一次廣場舞,晚上一次廣場舞。
上了年紀的人,很多都有風濕,跳舞的時候聊上幾句,黑玉風濕膏出名了。
在如今這個年代,大多數男女老幼,動不動就發一個朋友圈......
吃個飯,發個朋友圈,喝杯茶,發個朋友圈......父親的風濕好了,發個朋友圈。母親的風濕好了,也發給朋友圈。
短短的幾天時間,黑玉藥膏廠就名揚全國了。
好評如潮,銷量自然不愁。
不,說的準確一點,李昊正在為銷量發愁。
黑玉風濕膏的訂購數量,飛速漲到一千多萬罐,這讓他猝不及防。
無奈之下,李昊只得招工,關閉網購業務。
以每罐兩塊錢的工資,在村里招了一百多人。
添置了一百多臺封裝機,訂購了一千萬個塑料罐......
“平均每人每天大約封裝一千罐,一百多人每天只能裝十萬罐?”
按照目前的進度,將一千兩百多萬罐風濕膏全部生產出來,需要四個多月。
李昊出了一個退款公告,等不及的客戶,大可以選擇退款。
李家村在外打工的人,爭先恐后的趕了回來。
出海捕魚的人,也不出海了。
在黑玉藥膏廠上班,封裝一罐藥膏,就有兩塊錢。
速度快一點的人,每天能賺兩千多。
負責發貨的快遞店,招了一大批臨時工打包。
每天十萬個快遞,哪怕每個快遞賺五毛錢,也能賺五萬。
快遞又不止一家,如果不能保證發貨速度,別人肯定會找其他快遞。
忙得昏頭轉向的李昊,只得喊舅舅、姑媽他們過來幫忙。
藥材稱重,將其粉碎,調制至藥膏,攪拌均勻......
每天制作一萬多斤藥膏,哪有時間去記賬、抽檢、入庫?
“退熱膏,祛寒膏,風濕膏......斷續膏,藥膏廠可以一直營業。”
考慮一番后,李昊將大伯、伯娘、大姑媽、二姑媽、大舅、二舅、大舅娘、二舅娘的工資,都定為每月六萬,其余的另算。
至于來廠里上班的堂哥堂姐、表哥表妹,全部去計件,能做多少拿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