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的路中心是右邊是一家小賣部,也就是城市里的超市(小賣部是鄉下的稱呼)。
冬天因為是屬于農閑,而農民又愛熱鬧,因此在小賣部聚集了很多人,打牌的打牌,聊天的聊天,看到公交車到了,都下意識的看了看。
此時,王振下車了。
因為他有兩年都沒有回村過,很多村里人一時間都沒有認出他來。
“咦,這是誰家娃啊?這么高,這么白,我都不認識?”
不知道誰突然說了一句,引起了小賣部的話題。
“恩,是啊!我也不認識,可能是北面的誰家出門打工的孩子吧。”
又一個人搭話到。
“有可能,看著眼熟。”
就這樣,你一言,就這不認識王振的話題,幾個閑著的村民聊了起來。
因為離的不遠,王振聽的一清二楚。
不過,他并沒有搭話。
因為他好久沒有回來,村里的人不認識他也很正常,只是沖著他們笑一笑,便順著公路朝家的走去。
王振家在村莊的北邊最后一排,離公路也只有一家的距離。
如果順著公路走,只需要十分鐘不到,就可以走到家門口。
“咦,這不是王振嗎?”
在走了一半的時候,路過了王振的大伯(bai)家,正在家門口吃飯和村里人說話的大嬢(niang)一抬頭看到了王振,趕緊放下了手中吃飯的碗走了出來。
“王振,你娃都兩年都沒有回來了,今年怎么回來了?餓不餓?要不要大嬢給你做點吃的,吃完再回去。”
說著,沒等王振回應,大(娘)嬢就拉著王振的手往家里拉。
王振的大伯是王振爺爺的兄弟家的老大的兒子,因為是一個家族的原因,所以都是按照出生的先后排的大小。
王振的爺爺按著爺爺輩的出生來算,排行老三,家里的晚輩一般都是叫三叔或者三爺。
而王振大伯的爸爸就是王振爺爺的親哥哥,也就是王振的二爺的大兒子,因為是叔叔輩的老大,所以也叫大伯,而大伯的媳婦在他們這里則稱呼為大孃。
“不了,大嬢,我在縣城里已經吃過了,好幾年都沒有回家了,我先回家看看再說,等我有空,再來大嬢家看你們吧!”
看著熱情的大嬢,王振不好意思的說道。
因為王振從小不愛說話,又聽話的原因,幾個嬸嬸,叔叔,伯伯們都對他很好,所以每次看到他回來都是特別熱情。
對于這一點,王振也很無奈。
“恩,那好吧!那你有空一定要過來啊!大嬢給你做好吃的。”
聽到王振這么說,大嬢一想也是,就放了手。
“恩,大嬢,那我先回去了,有空我來看你!”
跟大嬢揮手告了別,王振轉頭繼續拉著行李就向家的方向走去。
走了不到三百米,就來到了村北頭,王振向左轉了個彎,順著最后一條小巷向里面走去。
街邊的一家是王振的鄰居,叫羅明,平常的時間王振都是叫叔,他的媳婦叫啥王振就不知道了,反正見面了也是叫嬸。
羅明家里也有個小子,比他還要小上三四歲左右,也是從小就在一起玩,不過現在應該還在上學。
因此,王振剛從公路轉過小巷,就看到了有個大概三十多歲的婦女坐在門口在那里吃飯。
那婦女遠遠的看到王振過來,就一直盯著看,等到王振走到她的跟前時,才不敢相信得問道;“你是王振?”
“嗯,是我,嬸,你家克松那?”
王振禮貌的停了下來,笑著順口問了一聲。
“克松,你王振哥叫你那?”
聽到王振問克松,婦女轉頭便沖著屋里叫了一聲。
“坐一下,克松在屋里看電視那!吃飯沒有,俺們做好了,要不吃點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