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告別了奶奶后,沒有從前面走,而是從屋后面朝著公路的方向走去。
來到公路上,王振看了看方向,就順著北邊朝前走去,在走了大概一百米的路程后,東邊就出現了一條小路。
這條路是通往老羅灣的小河的。
老羅灣地處在崗地和沙地的中間,小河以西就是屬于崗地,由黃土地和紅土地組成。
小河以東就屬于半沙地,是由大量的黃土和細沙組成。
無論是小河還是大河,都承載著王振童年的所有記憶,這就是他一回到家,就想上河上看看的原因。
看到小路,王振順著小路就轉了彎,在走了大概三百米左右的路程后,就來到了河邊的一個潭窩。
潭窩是羅灣村的叫法,別的地方多數都叫大坑或者水潭。
小河的源頭是那里,王振并不知道。
但是他卻知道,小河的流向卻是大河,這是以前無聊的時候順著小河走了好久才弄明白的。
小河從羅灣村分的地開始算起,一共有四個潭窩。
分別是大潭窩,二潭窩,三潭窩,和小潭窩。
這四個潭窩常年積水,即使是四個潭窩之間已經斷流,但是卻從來沒有怎么干過。
再加上離村里不遠,因此一到夏天,這四個潭窩就成了村里無論小孩還是大人夏天避暑的最好選擇。
大潭窩最大,但是離村里最遠,所以只有放假的時候,才會有很多人。
二潭窩最深,離村稍近點,但因為太深水又涼,也很少有人去洗澡。
三潭窩離村最近,大概也就三四百米,比大潭窩也小不了多少,再加上是在高坡下,可以跳水,成為孩子們最愛的地方。
剩下的是小潭窩了。
說是小潭窩,其實就跟有些村里的大坑差不多,不但小,而且還淺,這里是那些大概七八歲小孩子最喜歡的地方,稍微大點的孩子,多數都會上二潭窩。
因此。一到了夏天,你就可以看到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在每個潭窩里留下各種痕跡,潛水,游泳,打泥仗,修泥梯,跳水,各種農村的土玩法,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二潭窩是離王振家最近的的一個潭窩了,那是因為二潭窩就在小路的盡頭,只要出了公路,走上個大概兩三百米,就到了。
來到二潭窩,王振站在土坡上看向河面。只見水面清澈無比,水下各種看不出品種的小魚在海綿中來回穿梭,水邊一層層的水草時不時的蕩起一片波浪。
熟知魚性的王振知道,那是一些大魚在戲水。
“看來這么多年沒有回來了,還是沒有變啊!”
看著水面,王振高興的想到。
要知道王振這些年在外邊的時候,一直擔心家鄉的流水會被污染。現在看是看到家鄉的水還是想以前那樣,他終于放心了。
“要不,再去大河看看!好多年都沒去了!”
小河看完,王振站在河邊暗自尋思到。
大河比小河更壯觀,風景更好。
“去就去,反正沒有多遠!”
尋思了一下,王振想到下午也沒事,最終決定還是去大河看看。
做了決定以后,他就往下游走去。
有潭窩的地方水不但深,而且很很寬,如果是夏天的話,還可以游過去,可是現在是冬天,自然不能這樣做了。
因為老羅灣的大部分地都是在小河和大河的中間,因為在村莊的中心有一條大路是通往各家的地的,那里的小河上面有一座可以通往大河的大橋。
不過走橋上地的話,村北邊的人因為離的遠,就很麻煩,畢竟只是一個河就能到地里,何必繞那么遠的路那。
小河里除了潭窩上下的那一段比較深,比較寬,但是因為潭窩和潭窩之間有很大的距離,所以造成了有一些地方的流水寬距只有大概兩米寬,再加上一般情況下流水不是很急。
村里的人為了上地方便,一般都會再那些窄的地方用掀挖點土胚墊在中間,這樣的話,如果有人要去河那邊的話,就不用費多少事就可以了。
兩米左右嗎,分成了一兩段也就一點點,隨便都能跳過去。
而王振沿著河往下游走,就是為了找那些人們墊過土胚的地方,這樣才好過河。
沿著河邊走了大概不到一百米,王振就看到了一處被人墊過的河道,他并不驚訝,這個地方是因為窄,是人們常走的地方,所以并沒有什么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