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最常見的還是摩托,畢竟年輕人都喜歡摩托車。
自從修了新公路后,車來車往的景象在老公路已經很少見了,畢竟有好路,誰還愿意走壞路啊!
唯一一點不好的就是,走新公路到縣城需要拐好大一個彎,起碼比走老公路多了一倍的路程。
雖然平時老公路的車不多,但是一旦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這種景象就會改觀,今天已經是二十六了,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今天去城里買年貨。
農村人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的忙碌,舍不的吃,舍不的穿。
但是,過年卻不一樣。
畢竟過年了,是舉國歡慶的日子,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再加上農村人愛面子,年后初二后就是走親戚的時間,家里嫁出去的姑娘都會帶著丈夫和兒子回家來看完老人,
既然回來了,必然免不了吃喝。
因此為了面子,即時再窮的人家都會去趕集買點雞鴨魚肉來招待客人。
從村莊轉出來后,來到了老公路上。
只見老公路上前前后后都有車輛在行駛,摩托,自行車,拖拉機,三輪車,更離譜的是王振還在路上看到了兩輛驢車,上面坐滿了人。
這次趕集,多數都是一家三口一起去,鄉里窮,加上離縣城比較遠,一般沒有事情都不會上街。
而且過完年后,家里的大人們多數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的老,少的少,懂的又不多,不會開車,有的還不會騎自行車,再加上公交車又貴,來回一趟的錢,都可以買兩斤豬肉吃了,因此除非有事,家里的老人都不會隨便帶著孩子上街。
拖拉機慢慢的在公路行駛著,但是大家都沒有空說話。
因為車上實在太震得慌,震得大家都屁股疼。
自從新公路修好后,羅家灣的這條老公路漸漸的就被廢棄了。因為缺少維護的原因,多數的地方都變的坑坑洼洼的,別說拖拉機了,就是一輛小汽車來到這里,坐在里面,都能感到是在坐海盜船。
一路無話,拖拉機行駛了十幾分鐘,王振他們身下的拖拉機就來到了大河邊。
大河無橋,這么多年來一直都是一個改裝的鐵皮橋船在河面上支撐著,作為周邊村莊通往縣城之路。
不過,此地大河夏天水多,有時會出現漲水現象,因此此橋也不是常年在哪里。
來到鐵皮橋船上,所有的人都下了車,橋的對面是一個幾米的高坡,拖拉機的馬力算不上多強,坐太多人容易上不去,有時還要幫忙推車很不方便。
還好,王振五姑父的車是大拖拉車,馬力還算可以,在他們都下車后,很給面子的一口氣沖了上去。
上了這個斜坡后,縣城已經可以看得到了,大家又坐上了車。
“姑父,你說為啥縣里不把這里也修一座橋那?那樣多方便啊?”
看到過橋的時候那么折騰,王振感嘆的向五姑父問到。
“唉,沒辦法啊,誰叫我們村里面沒有出一個能人啊。”
“人家那些官老爺寧愿多花幾千萬繞幾十里的路修一條新公路路,修一條橋,也不愿意把這條老公路修一下。”
王振的五姑父聽了王振的話,嘆氣道。
說到新公路,就不得不說一下羅家灣的位置了,南河縣市處于羅家灣的的正南方十幾里的位置,兩者之間都在老公路邊上。
而在偏北的地方,還有一個叫元譚的鎮,一段就像是拉直了的橫豎Z形老公路把縣城,羅家灣還有元譚鎮連接起來。
以前的羅家灣可以說靠著那條老公路掙了不少臉面,去南可以上街,去北可以上鎮,交通方便,可以說是一個絕佳的位置,那時的羅家灣繁華無盡,周邊好多村里的姑娘都以嫁到羅家灣為榮。
可是隨著縣城的領導更換,其他村里的出了幾個領導,自己當官了當然離不開村里的支持,有好的政策當然優先考慮自己村里。
于是,一條繞了很遠的高速公路出現在離老公路很遠的路上。
從那以后。
羅家灣就從繁華轉為凋零,老公路也變的人跡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