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電影里面的魔法場面一樣。
王振所到之處,無數肉眼看不見的蘑菇孢子,落地,生根,發芽,變成了一個個小蘑菇。
在這個過程中,吸收的木之力多的孢子,直接變成了成熟的蘑菇,開始朝著四周迸射更多的孢子。
吸收木之力少的孢子,則變成了小蘑菇,開始吸收土地里面的營養,緩慢的生長。
這些蘑菇,有圓頭白蘑菇,有白傘菇。
因為王振直接把整個農場的田頭,地坎都跑了一個遍,
結果整個農場到處都是蘑菇。
于是,等到那些游客中午吃了一頓蘑菇大餐以后,桃也不摘了,河貝也不抓了,紛紛采摘起了蘑菇。
甚至,還有不少村里面的人,也跑到了農場里面,采摘起蘑菇回去炒菜。
對此,王振并沒有制止。
因為蘑菇這東西,在外人看來,是天生地養的,并不屬于農場種的。
如果他制止的話,反而會被村民說他小氣,甚至起爭執。
再說了,蘑菇那么多,一時半伙是采不凈的。
如果不吃的話,反而會腐爛浪費,還不如讓村民們采摘回去吃那。
于是,到了下午,農場格外的熱鬧。
除了游客另外,老家灣的不少老人和孩子,都挎著籃子來到了農場采摘蘑菇,準備回家炒菜吃。
這樣的結果,也產生了一些好事。
那就是受那些游客的影響,老家灣的小孩子也開始眼饞農場的桃子了。
出于對村里面人的感謝,王振并沒有小氣,在村里人離開的時候,一人送了一個桃子。
本來,他只是好心。
卻沒有想到,好心也引來了好報。
雖然他損失了一些蘑菇,但是卻讓那些吃了桃子的老人和小孩也喜歡上了吃桃子。
農村人的臉皮都比較薄。
王振那么客氣,請他們免費吃了一次桃子,他們不至于沒見沒皮的再去要。
因為他們可是知道,那些城里人之所以可以在農場隨便吃,那可是交了一百塊錢的。
這錢,他們不舍的,也沒有。
于是,他們就把主意打在用糧食換桃上面。
一斤玉米一斤桃。
一斤小麥一斤二兩桃。
這是他們在農場的入口,看到的價格牌。
同樣的,下面還標著,換桃的時候,可以隨便吃。
小麥,他們不舍的。
因為那是主糧,
但是玉米就不同了。
雖然早餐可以用來煮玉米糝,但是平時的話,除了喂豬,喂鴨,剩下的就只能選擇賣錢了。
正好,現在可以換桃。
想明白后,老家灣不少老人都帶著小孩子,扛著幾斤玉米出發了。
一會的功夫,農場的入口就聚集了一堆換桃的村民。
對此,王六爺一點也不慌,開始和候金堂幫他們過稱,記錄。
至于摘桃的事,他們不管,讓村民自己去弄,到時候出來的時候,再打稱就可以了。
多的話,就拿出來一些。
摘得少的話,就添一些。
就這樣,熱鬧的一天,轉眼就過去了。
到了下午四點左右,不用王振他們提醒,游客們便紛紛直奔桃園,開始了第二次摘桃。
不過,這一次已經不是為了吃,而是準備打包帶回家。
價格王振已經說過。
一斤八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