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省。
但是也要看對誰。
如果是對自己,那怕少吃點,少穿點,他們也不介意。
但是,如果是對孫子,對孩子,那就不一樣了。
那可是一家的寶貝。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到手里怕碎了。
因此,一聽自己孫子,兒子要吃桃,多數的家長都不會拒絕,紛紛回家去弄糧食,準備給自己的孩子換點桃吃。
至于用錢,基本都不會。
因為在這個時代,糧食這東西家家都有存糧。
可是錢,基本都不知道在那里存著。
所以,那些往農村賣水果的,基本都是以收糧食為主。
羅家灣的村民也是一樣。
換桃的時候,絕口不提錢的事,就是這個原因。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桃吃。
隨著那些孩子哭鬧,一會的功夫,他們的家長便紛紛提著糧食過來了。
多數都是玉米。
少則三五斤,多則七八斤。
一會的功夫,差不多一簍子的桃就換的差不多了。
而此時,一些家長沒有在附近的孩子,也拉著自己的親人,哭哭啼啼的過來了。
同樣是糧食。
有的是麥子,有的是玉米。
六十多斤桃子,車都沒有挪動一下,竟然在一個小時之內換完了。
事后,羅家灣的村民算了一下。
一斤他大概賺三毛。
全部加起來,他竟然賺了將近二十塊。
“一個小時二十塊。”
“就算是我車小,每次拉的都不多。”
“那怕一天跑四五個地方,那就是一百塊。”
“不行,這錢太好賺了,我要立馬回去進桃子。”
看著桃子沒有后,依舊還有問訊而來小王莊村民,羅家灣的村民也顧不得累了,給那些村民說晚點再拉桃來,便飛快的騎著空空如也的自行車朝著羅家灣而去。
同樣的一幕,也出現在別的羅家灣村民的身上。
因為此時別的桃園的桃子都沒有成熟,
羅家灣村民的桃子出現,那可是獨一份。
在那些孩子的哭鬧中,那怕再不舍得人,都多少會給孩子換點桃吃。
家里人少的,會換個三五斤。
家人人多的,換個七八斤也很正常。
于是,但凡拉桃子去附近村莊去賣的羅家灣村民,都迎來了大賣。
帶的桃子少的,一會的時間就賣完了,
帶的桃子多的,也不過多賣一會而已。
事后,等到他們賣完一算,發現都賺了不少。
進的桃子少的,一上午賺了幾十塊。
進的桃子桃子多的,超過一百塊非常正常。
這種情況,羅家灣的村民又不傻,當然是賣完的第一時間,便回羅家灣進桃子了。
這一幕。
自然逃脫不掉那些正在觀望的村民的眼。
在他們的側旁敲擊下。
雖然那些村民都說笑著說沒有賺到錢。
但是看到他們轉眼就又進一車桃子出發了,那些村民也不傻,自然知道他們沒有說實話。
沒賺到錢?
那些桃子去那里了?
為什么你們還要進桃子?
傻子都不信的話,你們拿來糊弄我們?
一時間想到這里,那些還在觀望的羅家灣村民也顧不得觀望了,紛紛回家想辦法去弄運輸工具,以及秤了。
當然,這些王振還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