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振的預算,全部裝完,應該在九千斤左右。
聽起來很多。
但是實際上這已經是少的了。
要知道這一次收割的油菜,可是有三十多畝左右。
三十多畝,收獲九千斤左右。
一畝地算起來,也就才收獲三百斤左右。
這還是高產的情況下。
如果不高產,可能更低。
比起種小麥和玉米的產量,可以說是低太多了。
這也是為什么在農村,多數人不會專門種油菜,而是只會在一些荒地隨便種點的原因,
畢竟,畝產兩三百進的產量。
那怕是價格高。
可是,一畝地下來也只能賺五六百。
再加上農藥錢,化肥錢,本都不一定能賺回來。
這樣的話,還不如種小麥。
雖然價格低,但是勝在畝產穩定。
……
中午,這是吃飯的時間。
忙活了一上午,大家都累了。
于是,回到家吃過午飯以后,都開始趁著時間還早,回房短暫休息。
這一休息,就是一點半。
下午,篩選繼續。
得益于上午的發現,下午的速度更快了。
終于,在忙活下午五點左右,所有的油菜籽都被裝了起來。
此時,游客們已經開始陸陸續續離開。
不舍的哭聲一片。
那些帶孩子來農場玩的孩子,紛紛嚷著不肯走,要住在農場。
可惜,農場根本沒有地方住。
那些游客能做的就是盡量把孩子哄走,約定了下次來的時間。
就這樣。
一天的時間又結束了。
吃飯,聊天,睡覺。
裝好的油菜籽,把整個別墅的院子堆的滿滿的。
六月。
一年之中最熱的一個月。
早晨,王振在雞叫中醒來以后,站在陽臺上面無意間朝著周圍一看,頓時又發現了好東西。
好東西有兩種。
第一種,洋槐花。
第二種,爬叉殼。
洋槐花,這是一種可以吃的花,與農村的榆樹,以及香椿樹,號稱農村樹三寶。
爬叉殼。
這是一種藥材。
不過,王振說的好東西并不是它,而是爬叉。
當然,爬叉只是南河的稱呼。
在別的地方,別人都叫知了猴。
知了猴,那是知了的前身,也就是其剛剛從地下鉆出來的幼蟲。
其因為顏色發黃,形如猴子,又被稱為知了猴。
捉到以后,用水清洗干凈,油一炸,那香味,絕對可以把隔壁小孩饞哭。
因此,一到夏天,整個村里面的孩子都會拿著手電在村里面的樹林里轉悠。
而知了猴出現的月份,就是六月。
說真的,如果不是正好看到它的殼,王振差點都忘記了這件事。
“媽,洋槐樹開花了,中午我們吃洋槐花怎么樣?”
想到這里,王振站在陽臺上面大聲的朝著院子叫到。
廚房面對院子的方向有一個窗戶。
因此,那怕站在別墅四樓也不用擔心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