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話。
累了一天的王家人在吃完晚飯以后,便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伴隨著雞鳴,王家人再次精神抖擻的起床,開始為今天的收麥做準備。
吃過早飯。
依舊是昨天的安排。
等到趙樂他們帶著早餐過去的時候,那些收割機司機已經忙碌了半天了。
畢竟,那可是錢。
一畝地三十雖然不多。
但是一天下來,幾十畝還是有的。
那就是上千塊錢。
因此,那怕是沒有人催促,那些司機都會主動工作。
多勞多得嗎!
于是,剛剛趕到地里的趙樂他們,真正體驗到了什么叫做忙的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這一點,隨著上午十點左右,另外三個收割機的到來,就更加明顯了。
因為農場沒有那么多人,只能從四個人的編制里面分出兩個了。
一個收割機跟兩個人,
這種情況,想不忙還真難。
當然,不止收割機那邊。
另外一邊的王爹他們也沒有閑著,大姑父,小姑父,五姑父他們三個要負責跟著村民的屁股后往外拉麥。
而另外一邊,王爹則帶著臨時調過來的王大姑,王小姑,兩個表姐,還有田莉莉在麥場那里,用借來的打麥機打麥。
這就是手工收割的弊端。
費事,費力,費錢,又臟,又累。
可是,如果不做也不行。
畢竟,麥子可是代表著錢,食物。
因此。王家人可謂是累又快樂著。
忙碌的時間是飛快的。
下午,王振吃完飯,開始趁著短暫休息的時間,聯系上次的小麥收購商。
麥子,不用曬都是干的。
這是王家人嘗過以后得到的結論。
因此,對于王振的安排,王家人并沒有意見。
反而,他們非常高興在這個過程中省了很大的事。
畢竟,曬麥子的過程,可也是一個勞心勞力的過程,
如果晴天還沒有啥。
如果下雨天。
一不小心那些麥子就有可能泡湯了。
可以說,天災,一向是農業的大敵,也是農民最怕的東西。
旱了作物不長。
下雨了,又怕作物在田里生芽。
因此,到了收獲的季節,一向都有搶收的說法。
不然的話,可能一場大雨過來,半年的努力都白忙活了。
接到王振的電話,那頭的小麥收購商一臉驚訝。
不過,王振畢竟是大主顧,那收購商驚訝歸驚訝,依舊決定相信王振,當即安排了車,親自帶著隊來了。
當然,這些王振并不知道。
因為在中午短暫的休息以后,下午的忙碌又開始了。
王振雖然沒有給自己固定的安排工作,但是幾頭跑的他反而比誰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