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水庫賺錢?叔,你是想走羅家灣的模式吧?”
“方法有是有,可是我想說的是,你做那么多,村民們不一定會領情!”
聽到田春的詢問,王振愣了一下,提醒的說到。
不同的項目,賺錢方法不同。
農場賺錢可以搞旅游,賣一下農副產品。
甚至可以讓村民幫著銷售賺錢。
前提是農場的東西夠多。
薄寡而不均,
如果太少的話,反而對農場不利。
畢竟,誰都想賺錢。
太少的話,注定會有一部分能夠分得到,一部分分不到。
那些分到的人,不一定會感謝農場。
可是分不到的人,一定會記恨農場。
而如果多的話,那就沒這個擔憂了。
賺錢的機會在那里,你自己不把握,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水庫就不同了。
這是一個資源比較少的地方。
不僅能夠提供的崗位有限。
就連游客能夠引流的都不多。
按照王振的估計,就算是有游客,一天下來也頂多三五十人。
這種情況,能夠銷售的東西,自然不會太多。
如果想讓整個村子都跟著賺錢,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樣的話,作為引導人的田春。
肯定會成為一些村民記恨的對象的。
“呵呵,不領情就不領情不,作為村支書,我的使命就是帶領村民致富。”
“那怕只是一部分,我也就滿足了。”
作為村支書,田春也不笨,王振一說,他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不過,他并沒有放在眼中。
因為在他看來,那怕村民有一部分人富裕了起來,那怕他為此被一些村民記恨,也總比全部都窮好。
“怎么說那,叔!”
“你有沒有考慮過,把整個村的地整合起來,也走農場路線?”
聽到田春大義凜然的話,不忍心這么好的人被村民罵,王振提議說到。
薄利多銷。
一塊地不賺錢。
如果把所有地都集中起來,那怕是賣農作物的錢,都不會少賺。
更不要說走農場路線了。
種一些可以吸引游客的東西。
到時候還真比單純的自己種地賺錢。
“我倒是想走!”
“可是,此路不通啊!”
“因為前一段我專門開了一個村委會,向村民們提了這件事。”
“可是那些村民都非常短視,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一畝地竟然想要收三四百,五六百一年的包地錢都有。”
“這一部分人,還是多數,同意的反而是少數。”
“于是,我就提議村民們合伙,一起出地,一起出力去搞,到時候賺錢了,根據出的地的多少分錢。”
“這下更好了,不同意的更多了。”
“沒辦法,最后我只能作罷,來找你了!”
聽到王振的提議,田春無奈的說到。
王振一聽,反而非常理解。
因為在農村就是這樣,見不得別人好。
有了羅家灣包地賺錢的例子在。
別的村的村民可是非常期待有人找他們包地,
本來,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