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斤怎么了?我可是聽說你們農場里面的豬賣給游客,可是五十一斤左右的!”
“現在你們想十五一斤收購回去,再轉頭高價賣給游客,憑什么?”
聽到王爹的話,那老嬸子一臉我知道內幕的表情說到。
“憑什么?”
“呵呵,嬸子,你是不是忘記我們簽了合同的?上面可是白紙黑字寫好的,違約可是要給兩倍的豬崽錢的!”
聽到老嬸子的話,王爹冷笑一聲,提醒的說到。
農場能把普通的豬養成高價,那是本事。
可是,村民要想把普通的豬賣出高價,那就是做夢。
他敢說,離了農場。
村民的豬別說十五一斤了,賣九塊都難。
沒辦法。
這就是品牌效應。
“合同?”
“你不說我都忘記了,來來,這是三百塊錢,以后我家的豬就與你們農場沒有關系了!”
可能是早就存在賴賬的心思,那老嬸子一聽王爹提到合同,當即從身上掏出三百塊錢扔給王爹。
王爹一看,當即就氣笑了。
因為這一看就是蓄謀已久。
“好啊,老嬸子,你這是都準備好了?你確定要違約嗎?”
“先說好,你如果違約的話,你家的豬農場不會收購,明年的養豬計劃,你們也不能參加,甚至以后農場有任何工作,也不會用你們家的人!”
出于好意,王爹氣歸氣,想了想,還是提醒出聲。
這是王振考慮到村民會有部分想要違約想到的制裁辦法。
沒辦法。
誰讓在農村,談法律根本不管用那!
那就只能用經濟制裁了!
“不收購就不收購,我不會賣給游客嗎?”
“不參加養豬計劃就不參加,我不會自己買豬崽嗎?”
“不用就不用,反正一年也沒幾次!”
聽到王爹的提醒,自己被利益迷住眼的老嬸子毫不在意的說到。
賣三十一斤,一百多斤那就是四千多。
這可是相當于在外面打工半年的工錢。
等到她賣出去。
她可是想好了,明年再往兩頭,一年將近上萬,比干啥都強。
“隨便你了,既然你要違約,那就把合同還給我了,豬崽的錢我收了,以后你家的豬就與農場沒有任何關系了!”
聽到老嬸子鐵了心的違約,王爹也懶得多說什么了,把三百塊收起,開始索要合同。
因為這東西可是關鍵物品。
如果沒有收回來,那老嬸子以后反悔了,說不定反而會倒打一耙,說他們農場的不是。
人性,就是如此脆弱。
在金錢面前一文不值。
因此,王爹不會留下這個把柄。
“好,你等一下,我這就拿給你!”
老嬸子一聽,毫不在意的回應一句,進屋拿了合同,遞給了王爹。
“好了,合同也給了,豬崽錢也給了,你們也該走了吧,別嚇到我的寶貝豬了!”
雖然猜到這頭豬能賺大錢,可是想到剛剛出了三百豬崽錢,老嬸子心情不好的開始趕人。
“該死的!”
“我為什么當初要簽合同嗎?”
“這三百塊錢,自己買兩個豬崽,現在豈不是可以賺雙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