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朱家莊走的是半游客路線。
游客別的不喜歡,就喜歡農村的土雞土鴨。
那怕再多,東一個游客買一點,西一個游客買一點,到時候別說剩下了,恐怕還不夠賣。
第二,朱家莊有自己的商鋪。
許多養殖的東西,以及種植的東西,都可以放在商鋪當特產去賣。
因此只要按照王振說的說,根本不用擔心賺不到錢。
就這樣,兜兜轉轉,又是一天。
到了第三天以后,閑不住的王振,依舊是帶著舅爺在朱家莊走走看看,跟著指導一下。
比如,村旁邊的那些人家,可以嘗試著蓋一些朝著路門面房,賣一些吃的。
如果有修車手藝的,可以考慮弄一個修車店。
甚至,朱家莊的麥場,也可以劃分一些車位,給來往的車輛停靠。
消費的免車位費。
不免費的則可以收取少量的停車費。
等等一系列上次沒有想到的問題,這一次想到以后,王振全部說了出來。
這讓他身后的二舅爺簡直高興的合不攏嘴,那些小本子記了一天又一天。
“好了,舅爺,在你們村都玩了兩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
十二月一日。
這是第三天的日期。
上午把該說的都說完了,下午吃完飯以后,王振開始向二舅爺告辭。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生老病死,人情世故,紛紛合合是常事。
“這就走了?要不我就不過去了?”
聽到王振說走,姥婆有點猶豫的說到。
老人家老了以后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多想。
姥婆也一樣。
原本待在王家的時候,老是要回來。
其實雖然有一點是因為想家,可是更多的還是因為害怕在王家待太久,王家人會煩。
可是她卻不知道。
王家人永遠不會煩。
因為天大地大,孝道最大。
長輩,父母,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卻嫌棄她老了,不中用了,那還是人嗎?
王家人是人。
以前沒錢的時候,養活自己都難,根本談不上孝敬。
如今有錢了。
當然是要把遺憾補回來。
“姥婆,你就別想了,誰不過去,你都要過去!”
“媽,那可不行,我還沒孝敬你,孝敬夠那!”
“奶奶,你要跟我們一起回去,我家條件好,你可以多活幾年,到時候說不定甚至都可以抱到玄孫”
聽到姥婆的話,王家人不干了,紛紛笑著勸說起來。
“對啊,媽,你還是跟著雙勤他們回去吧!”
“媽,我們在家很好,你還是繼續去妹妹家住著,等你想家了再回來!”
“奶奶,你不用掛念我們,離的這么近,我們去看你,或者你來看我們,其實都非常容易!”
不止王家人勸說,院子里面的大舅爺,二舅爺他們聽到以后,也跟著勸說起來。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居住的環境好壞,可是關于人活得長久的。
姥婆以前居住在朱家莊。
因為住所,以及居住環境和吃食的原因,身體方面一直都算不上特別好,走路都要人扶。
可是自從來到了羅家灣,那就不一樣了。
住的好,吃的好,睡的好,環境也好。
再加上王振時不時幫姥婆補充一下生命能量。
那種精氣神,跟以前那是一點也不一樣。
別說扶了。
走,跑現在都沒問題了。
這種變化,王家人看在眼里,朱家人看在眼里,兩村的村民都看到眼里。
因此,大家都覺得,讓姥婆居住在王家,才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只有這樣,姥婆才可以活的更久。
只有姥婆活的更久,子孫后代才可以更好的孝敬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