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坐在一處“峽谷”之中,衛青陽再度陷入了沉思。
“走是死,留在這里也是死,難道就真的沒有路了么?”
長久思考沒有收獲,衛青陽隨手吸納了這段時間這顆小行星匯聚的星辰之力,喟然長嘆了一聲。
“漫步”在這顆小行星之上,仰望著滿天星辰,衛青陽喃喃道:“要是這顆小行星能跟著我一塊走就好了。”
想想看,衛青陽如果能帶著它一塊走,一路上都可以得到星辰之力的補充,不用怕星力枯竭而死,哪怕速度慢一點,他都愿意接受。
可是理智告訴他,這是不可能的。
筑基,翻云,倒海,洞玄四大境界,到了倒海境,就已經有了翻江倒海之能,打平一座山峰都輕而易舉,更不要說已經超越了洞玄境,踏入“不可知”境界的衛青陽。
但關鍵是,這顆小行星雖然“小”,但它還是太大了。
它最長處有足足一百多公里,密度比地球的平均密度還大一點,總質量大約有七十萬億噸,這么一個龐然大物,要說將它慢慢打碎,衛青陽倒是能做到,但要帶著它一塊展開恒星際航行,那就沒可能了。
這一條路也被堵死了。
但是忽然間,衛青陽再度渾身一震,一個大膽的想法闖進了他的腦海。
這個想法雖然大膽,雖然瘋狂,但是……可以嘗試一下啊。
就像之前自己采取科學的思維,以道術為手段,為工具,最終制造出了巡天望遠鏡,找到了這顆小行星一樣,修士衛青陽無法帶走這顆小行星,不代表科學家衛青陽沒有辦法!
推進器!他要制造巨量的推進器,推動著這顆小行星跟自己一塊兒走!
而推進器的能量來源,完全可以由自己吸納了這顆小行星的星辰之力后,通過法術和道術制造出來!
這個想法,讓衛青陽一瞬間心思火熱起來。
雖然他對各種推進器的構造只了解工作原理,不太了解工程實現方案,但這沒關系,神奇的道術可以彌補這一點!
“推進器,推進器……”
他所了解的推進器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規工質推進器,也即加熱工質,將膨脹的工質快速噴出來獲取推動力,另一種則是離子推進器,其原理是先將氣體電離,然后用電場力將帶電的離子加速后噴出,以其反作用力來獲取推動力。
至于純粹的無工質推進器,在衛青陽那個年代都沒有制造出來,甚至連理論突破都很有限,他當然也不知道該怎么造。
在這其中,推進器又分為化學能源和核動力兩種。
這幾種推進器各有各的缺點,也各有各的優點。譬如傳統化學能源工質推進器,技術簡單可靠,但比沖較低,較為消耗能源。離子推進器節省能源節省工質,但推力太小。
衛青陽并沒有現在就糾結去選哪一種推進器,那是之后才需要思考的問題。他現在想的是,不管是哪種推進器,自己該如何從工程上實現它們?
同時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就算自己可以一心幾千用,可要推動這顆小行星,所需要的推進器數量必然龐大,可能要以百萬,千萬,乃至以億來計算,單純靠自己分出神識去操縱是不現實的。
這就要求衛青陽必須要讓它們可以自行運轉,也就是必須要布置出一個個的陣法。而關鍵問題是,這顆小行星上,有足夠的可以承載符文和星力的陣法材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