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青陽星距離太陽已經有3.6萬億公里了,將將不到0.4光年。
便在某個平常的日子,坐在山峰之巔,百無聊賴的望著宇宙之中滿天繁星的衛青陽,忽然間長身而起,臉上滿是狂喜之色。
他通過望遠鏡看到了一顆疑似行星的星體。
那顆疑似行星的光點只在望遠鏡之中出現了片刻,之后便因為相互運動的緣故消失不見。但僅僅這驚鴻一瞥而已,衛青陽已經收集到了許多信息。
下一刻,他便按照之前觀測所得的坐標數據,調集了足足六臺望遠鏡對準那個方向,展開了更為詳盡的觀察。
于是有關那顆星體的詳細資料便慢慢的出現在了衛青陽的腦海之中。
那確實是一顆行星,更準確來說,是一顆矮行星。
它的直徑約有月球的一半,大概1900公里,此刻與自己相距有四十多億公里,質量則大概有地球的千分之一左右。這比衛青陽之前發現的那個富含鈾礦的小行星要大多了。
它的質量已經足夠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讓自己呈現出球體的外形。
衛青陽無法確認它的軌道,不知道它是否在圍繞太陽運轉——這需要長時間的觀測,收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數據之后才能確定。也有可能它來自其余恒星系,在星系內部的引力交戰之中被驅逐出來,在太空流浪的過程之中偶然闖到了太陽系奧爾特云范圍罷了。
當然,它也有可能是從太陽系內部被驅逐出來的。
初期太陽系相當混亂,各個大行星其實都沒有穩定的軌道,碰撞,合并,質量增長,軌道變化等等事情都在頻繁的發生著,有一顆這樣的矮行星成了大行星引力交戰的犧牲品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要確定這一點,只需要測定一下它的元素構成,看是否與太陽系內大行星類似,就可以做出判斷。不過這一點其實并不重要。
哪兒的水土不養人,哪兒的星球不能采礦啊,不管它來自哪兒,在衛青陽看來都一樣。
質量較大,便意味著它的星辰之力越充沛,天材地寶數量越多,同時,其上含有的各種衛青陽急需的礦產便越多。
這種量級的矮行星,不管多么稀少的元素,只要能天然存在,那么它上面便不可能沒有。最多只是多少的問題而已。
在確認了這顆行星相關資料的一瞬間,衛青陽便瞬間下定了決心。
能在距離太陽0.4光年的遙遠虛空之中找到這樣一顆星球,這簡直就是潑天一般的造化,不上去大肆搜掠一番,實在對不住自己養在青陽星之上的這些科研工作者啊。
將這個消息告訴科學委員會的委員們之后,委員們也歡騰了起來。
在過去的時間之中,衛青陽將在科研方面表現出杰出能力的人都組織了起來,成立了一個科學委員會,負責科研人員們的具體管理,以及各學科的溝通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