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衛青陽來說,這并不能算是一個好消息。他更希望的是,那顆行星是一顆無主之星,上面沒有任何生命。如此一來,便可以由自己自由揮灑了。
現在,就只能期望那顆行星之上的生命形式較為低級,或者,至少修為沒有自己高了。
限于科技程度,更詳細的資料根本就觀測不到。哪怕青陽星最終停泊在距離比鄰星七十億公里的軌道上之后,也是觀測不到的。
具體如何,仍舊要衛青陽親自去看一看,或者發射探測器去看一看才能知道。
于是,在距離比鄰星還有數百億公里的時候,由衛青陽親自主導,親自推動的一個計劃開始執行。
這個計劃,被衛青陽命名為天眼計劃。
八千余名集修行者與科學家于一體的青陽星居民們全面陷入到了忙碌之中。一個又一個無塵車間被啟動,數百座配套工廠開始了隆隆運轉。青陽星之上一片忙碌。
在其后的時間里,八千余顆衛星被漸次制造了出來。
這些衛星之中,有偵查衛星,有導航衛星,有通訊衛星,甚至還有資源衛星。因為采取了道法與科學相結合的方式,這些衛星的功能要比衛青陽上輩子二十一世紀一二十年代研發出的那些衛星還要強大。
在計算機的輔助和定位之下,衛青陽直接用神念操控加速陣法為這些衛星完成了初步的加速,于是它們便一個個以少則數百公里每秒,多則數千公里每秒的速度向著比鄰星星系內部沖了過去。
在到達預定軌道之前,它們便會在智能程序的控制之下,采取減速動作,并最終泊入到軌道之中。
相比起上輩子那些衛星,這些衛星可就不同凡響了。首先,它們根本就不屑于采取化學能源,裂變能源感覺也差點意思。
它們采取的是星力能源。在它們內部,衛青陽布下了一個個微小的陣法,以最高級別的五星靈石為能量來源,源源不斷的將星力轉化為電能,然后驅動內部的各種電子設備。
變軌、加速、減速所采取的也不是常規的依靠噴射工質獲取反作用力,同樣是依靠的陣法。
至于內部的制冷啊,保溫啊,防撞啊,防輻射啊之類的,能采用陣法實現功能的,一律用陣法來實現。只有那些感光、探測、通訊等無法用陣法實現的,才會老老實實的用上輩子的技術。
正是因為道法和科技的有機結合,上輩子所面臨的那些痛點才被一一解決,從而讓整體性能實現了大幅飛躍。
這些衛星的軌道都是提前精密計算過的。它們會各自采取不同的軌道或者圍繞著比鄰星運轉,或者圍繞著灰星運轉,總之,八千余顆各式衛星,已經足以為比鄰星系做上初步的信號覆蓋了。
這樣一來,衛青陽就算前往灰星,距離青陽星七十億公里,都不用再擔心雙方失聯的問題。
天眼計劃的衛星到達各自軌道還需要一段時間,青陽星的減速,最終泊入軌道也還需要一段時間。
巡天望遠鏡搜尋到的小行星、彗星等天體越來越多了。于是青陽星之上的物資再度獲得了大量補充。哪怕不降臨灰星,上面的物資也足夠用好長時間了。
只是,如果想要大量的星力和天材地寶的補充,那就必須要到灰星去才行。
比鄰星系里,除了它之外,實在是沒有多少大質量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