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少些,可是每個月耗費的筆墨紙張,仍舊需要兩三兩銀子,當然,盧象升使用的墨是上好的徽州松香墨,價格貴一些,可是練習寫字的時候,學生用的墨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也是地方經費開支最大的一個環節。
像大名府對府學生員發放的每月廩米六斗,一個月支出也就是二十四石米,一年下來,就是二百八十八石,但是支出最大的一部分,反而是筆墨紙硯之類,生員們需要自討腰包,反而背負了沉重的負擔。
可是,石灰便宜啊,一斤墨可以買大車石灰。
只是,盧象升拿著粉筆剛剛接觸小黑板,只留下一道淺淺的白痕,他稍微用了一點力。
“咔嚓!”
粉筆直接斷成兩截,盧象升有些尷尬的望著全旭。
全旭解釋道:“這個粉筆,使用方法用毛筆不太一樣,應該這樣!”
全旭早已看著,盧象升還是使用毛筆的方式拿著粉筆,不斷才怪。
經過反復練習,盧象升終于可以用粉筆寫字了,他笑瞇瞇的道:“好,好,這個粉筆實在是太好用了!”
盧象升看著禮單上的四千八百斤麥子,臉色一沉:“你這是什么意思?”
全旭道:“盧大人,這是全某托人從農家那里換來的精良麥種!”
全旭示意袁世卿拿過來一些。
果然,盧象升看著麥子欣喜起來。
大名府本地產的麥子,顆粒都又癟又小,而全旭送過來的這些麥子,每一粒幾乎快趕上了本地麥子的一倍以上。
“好地也需要良種,只有有良種,才能獲得豐收!”
全旭笑道:“我進購了一批麥種,可以與百姓兌換,只要百姓使用了我的麥種,每畝地多收……一兩斗肯定沒有問題!”
其實,全旭也知道明末的土地貧瘠,這樣的麥種,他也沒有試過,不知道樣,萬一……
所以,他只能往少了說。
可是這話聽在盧象升耳朵中卻不一樣了,大名府有一千六百多萬畝田地,每畝別說多收兩斗,就算是多收一斗,那就是多收一百六十萬石。
多收一百六十萬石,這樣以來,這是多大的政績?
最起碼,農民手中除去糧稅,就有足夠的糧食可以果腹。
盧象升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全公子……你還沒有表字?”
古人的習慣與現代人不一樣,如果是現在人稱全旭,屬于正常,可是古代指名道姓,就等于在罵人。
只有在生氣或者發怒的時候才會直接大叫:“盧象升,或者全旭!”
一直叫全公子,又顯得有些見外。
盧象升當初從全旭手中買來大量的糧食,主要是大米,大名府適合種植大米的地方太少,而且脫殼的大米不能當作種子。
全旭搖搖頭:“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