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毛文龍被袁崇煥殺了一樣,毛文龍有錯嗎?
袁崇煥就是利用毛文龍給魏忠賢建生祠這個理由,讓崇禎皇帝給他做背書,偏偏崇禎皇帝也認了。
其實,給魏忠賢建生祠的官員,根本就數不清,最早提出為魏忠賢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撫潘汝楨,他在給天啟皇帝的奏疏中寫道:“東廠魏忠賢,心勤體國,念切恤民,鑒此兩浙歲遭災傷,頓蠲茶果鋪墊諸費,舉百年相沿陋習積弊一旦厘革,不但機戶翻然更生,凡屬茲土莫不途歌巷舞,欣欣相告,戴德無窮,公請建祠,用致祝厘。”
天啟皇帝同意了,而且親自為“生祠”題寫了匾額——“普德”。
這座“普德祠”建于風景秀麗的杭州西湖邊,規模恢弘壯觀。
魏忠賢對“生祠”之舉非常受用,很快將潘汝楨提拔為南京刑部尚書。
其他黨羽嗅覺靈敏,爭先恐后建起“生祠”,于是,魏忠賢的“生祠”遍地開花:
應天巡撫毛一鷺在蘇州虎丘建“普惠祠”;
應天巡按徐吉同在松江建“德馨祠”,
漕運總督郭尚友在淮安建“瞻德祠”;
巡按宋楨模、許其孝在揚州建“沾恩祠”,
工部郎中曾國楨在盧溝橋畔建“隆恩祠”;
順天府通判孫如冽、府尹李春茂在崇文門內建“廣仁祠”,巡撫劉詔、巡按卓邁、戶部主事張化愚在宣武門外建“茂勛祠”;
山東巡撫李精白在濟寧建“昭德祠”;
河南巡撫郭增光建“戴德祠”和“成德祠”;
山西巡撫牟志夔建“報功祠”;
湖廣巡撫姚宗文建“隆仁祠”;
除此之外,四川、直隸等地也全都建起魏忠賢的“生祠”。
袁崇煥也在寧遠建了一座“生祠”,被天啟帝親自命名為“懋德祠”。
當然,不管是誰沾上這邊,就會輕則罷官,重則抄家殺頭,最倒霉的當屬江西巡撫楊邦憲,他為了在南昌建生祠,不惜拆毀“三賢祠”(供奉周敦頤和程頤、程顥)但祠堂還沒有建完,魏忠賢就被新皇帝崇禎查辦,楊邦憲也被劃入魏忠賢黨羽而罷官。
全旭這一招非常厲害,直接斷送了為黃立極鳴怨叫屈的后路。
誰叫就是“閹黨”,誰還敢叫。
陳應小心翼翼的放在背包里的金錠,得知三娘居然順手牽羊,又撈了兩千多兩黃金的時候,全旭有些苦笑不得。
當然,全旭非常體貼的獎勵了三娘一番,直接他精疲力竭,這才沉沉的睡去。
就在全旭呼呼大睡的時候,整個大名府的三司高官們頓時都被驚動了。
全旭的高明之處就是沒有直接制造一塊新神位,這樣誰都看出來,這是栽贓嫁禍,關鍵是里面的香灰堆積之多,明顯是經常拜祭
更何況,有些陳舊的神位牌上,字跡就是黃立極本人親筆書寫的,這是最要命的地方。
盧象升松了口氣,望著易應昌:“易大人怎么看?”
易應昌張了張嘴,心中非常無奈:“我……喬部堂,您的怎么看?”
喬允升苦笑:“真是斯文敗類!”
金世俊憤憤道:“無恥之尤!本官要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