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承祿倒沒有真的去問:“有多少?”
全旭伸手一指羅世明問道:“羅世明,你的月例多少錢?”
羅世明憨厚的笑了笑:“承蒙全爺賞賜,俺分到十八畝地,不用交租子,每月十八兩銀子,外加一石兩斗米,冬夏六套衣服,十二雙鞋子!”
毛承祿目瞪口呆:“這么多?”
如果把這些東西折算成錢,羅世明的收入比東江鎮的任何一名參將都多,別說參將,就算劉興祚這個副將,那也拿不到這么多俸祿。
東江鎮的窮,全旭有過深刻的了解。
作為毛文龍的養孫孔有德和耿仲明,他們都打著赤腳,穿得像個叫花子,其他人更別提了。
劉興祚又望著旁邊的一名普通家丁兵道:“你有多少月例!”
“俺每個月三兩銀子,還有六斗米,冬夏四套衣服,六雙鞋子!”
聽到這話,東江軍將士紛紛望著自己腳,這種又軟又合腳的鞋子,穿在腳上非常舒服。
全旭望著毛承祿道:“東江鎮軍費有限,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全某可以給東江軍打造火炮、甚至火槍,這樣吧,每打造一門火炮,東江鎮給全某送來遼東百姓一百人,全某也不虧待他們。他們可以給全某做工,或者種地,包一日三餐,外加每個人每月五錢銀子,外加三斗米,若是將士家眷,待遇翻倍!”
全旭在最開始根本就沒有想過在明末打造兵器,他總是習慣性的認為,明末的工匠采取手工的方式打造,效率低,質量差。
事實上,全旭陷入了一個非常大的誤區。
牛結實等優秀的工匠,一直努力的表現自己,可是,他卻用鋼鐵讓他們打造,煤球模具、鋤頭、鏟子等工具。
然而,在毛承祿和劉興祚眼中,牛結實的技術水平,已經比東江鎮最優秀的工匠還要優秀。
哪怕東江鎮最優秀的鐵匠,在鑄造鐵炮的時候,也會留下中空、氣孔、毛刺、飛邊。
可是,全氏鐵匠工坊的鐵匠,不僅僅用鋼鐵鑄造那種類似于火炮炮管的東西,關鍵是他們的管壁后薄均勻,內壁光滑。
這主要還是因為全旭無意間給牛結實提供了一道既不起眼,卻有跨時代的技術變革,那就是鐵范冷鑄。
在中國古代有三大鑄造技術,首先是融模鑄造、其次是泥范鑄,最后才是鐵范鑄造。其實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已經發明了鐵范鑄造技術,在戰國后期已經漸漸成熟。
只是,非常可惜,由于中國歷代對工匠的不重視,尤其是明朝,一入匠籍,終是賤籍,所以,這個政策,反而阻礙了科技的發展。
現在全旭給牛結實等工匠開出十兩銀子的高薪,他們自然就玩命的想要回報全旭。
劉興祚遲疑道:“全先生豈不是太虧了!”
“不虧!”
全旭望著劉興祚道:“吳橋之變,倒是給全某提了一個醒,一旦再來一個類似于秦承祖這樣的人,全某擁有的一切,都會化為烏有,全某也需要自保!”
劉興祚望著東面那座高大城堡,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全旭又道:“全某在這里建了一座書院,將來東江軍諸位兄弟的子女過來,可以前往金梯書院讀書!”
毛承祿想了想道:“此事,我再考慮考慮!”
“應該的!”
全旭看了看時間道:“早餐時間到了,咱們一起用餐!”
“全先生,我想去那里看看!”
“我也去!”
“請便!”
全旭自然知道劉興祚和毛承祿是為了親自看看全旭這里的伙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