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一臉難以置信:“這么多?”
“乙號田二畝,四十一麻袋,共計四千零七斤八兩!”
“丙號田五畝,八十七麻袋,九千六百四十四斤五兩!”
“丁號田十畝,一百九十三麻袋,兩萬零六十七斤五兩。”
“甲一號田五十畝……”
……
盧象升此時的心情相當激動,大名府的稅收就可以超額完成了,這可是政績啊!
隨著越來越多的玉米被收獲下來,擺在路邊的玉米已經堆成了小山,甚為壯觀。
此時的眾官員圍在一起,竊竊私語。
魏縣縣令方逸夫擦擦額頭的汗:“太嚇人了,畝產最少一千九百多斤,多的達兩千二百多斤,一畝地頂人家十幾畝的產量!”
其實,全旭并沒有向眾人解釋。
此時的玉米,里面還有玉米軸,水分還沒有完全曬干。
更何況,玉米與其他農作物一樣,對于肥料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只要肥料跟不上,玉米的產量也非常低,不過再低,那也比普通的麥子強。
要知道,種下一瓢收一斗這樣的事情在明朝可不算罕見,顆粒無收都有可能的。
不過,全旭也沒有說明,只有這樣,玉米和紅薯才能大規模推廣,只要有了糧食,就可以少死很多人。
南樂縣的方縣令上前道:“全公子,能否近一步說話!”
全旭看著這名滿頭頭發稀疏的縣令問道:“方縣尊有什么吩咐?”
方知縣一邊偷偷打量著盧象升,一邊壓低聲音:“方公子似乎還不是生員?”
“嗯!”
全旭點點頭:“我俗事太多,無暇讀書!”
“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方知縣壓低聲音神秘兮兮的道:“我們縣還有一些地,馬馬虎虎有個四五萬畝,本縣可以作主,折價賣給全公子,只要全公子愿意,我可以給你過了縣試!”
過了縣試,那就是生員,也就是所說的秀才。
每縣每三年有二十或四十名生員的名額。
科舉,人們以為這是對寒門子弟最大的公平。
其實這話非常扯淡,科舉本來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各種貓膩、暗箱操作,層出不窮。
當然,縣試非常簡單,通過率非常高,也就是知縣一句話的事情。
“好,好說!”
全旭自然是對土地有著極大的需求,別說折價,就算是正常價格,中田十兩銀子每畝,全旭從后世購買工業白銀,一畝地的成本不到兩千六百塊。
全旭望著方知縣道:“回頭我讓袁管事過去!”
稅收關系著一個官員的烏紗帽,可是眼下天氣經常作妖,這些官員也都急。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盧象升一樣刻板。
全旭將人把新鮮的玉米,拿過去脫粒,數量不是太多,大約三百斤左右的樣子,脫粒之后,趕緊去磨成玉米面粉,既可以做玉米羹,也可以做玉米面饅頭、糕點。
全旭又吩咐下人去挖一些土豆、紅薯,準備給眾官員來一場玉米、紅薯、土豆雜糧盛宴。
等到中午的時分,三萬畝地在三四千人的工作下,已經收割了將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