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牛棚暢談經濟之道
大名府的田地為何要拋荒很多?
主要是因為百姓沒有錢養牛,沒有錢養牛,種地的效率就低,稅收就無法完成。
有了玉米,就可以輕松養活牛馬,大名府的農業生產只會越來越高,雖然三兩銀子不便宜,可是種植一兩畝玉米,還是可以,大不了向全旭的全氏銀行借錢,不不起還兩成利,只要老天爺賞飯吃,一年可以輕松回本。
盧象升看著牛棚里的牛,每頭長得膘肥體壯,還有那些馬,高大威武,神駿。
“好牛,好馬!”
全旭沒有說話,牛還好,大部分都是從外面購買的,但是這些馬,除了二娘購買了一百多匹,更多的則是全旭從山東搞過來的。
這些馬的成分就復雜了,有山東響馬搶富戶的,也有關寧軍的,也有山東軍的,更有遼東軍送的。
盧象升看著到處生機勃勃的樣子,嘆了口氣:“若是大名到處都是這個樣子,那該多好啊!”
“沒有這個可能!”
全旭直言不諱的望著盧象升道:“盧大人可知,我為了種這些地投入了多少錢?”
“多少錢?”
“光種子就花了五十多萬!”
當然,全旭說的是錢,而不是銀子。
在盧象升心中,這就是五十多萬兩銀子:“這么多?”
“是啊!”
“盧大人也知道,咱們的麥種、稻種,產量都不高!”全旭指著自己遠處的麥田道:“盧大人不妨猜猜,這樣的麥田,一畝地可以產出多少斤?對了,還有紅薯,土豆?”
盧象升試著猜測道:“三四石?”
“不止!”
全旭笑道:“如果只是三四石,那我就虧大了,產量的問題,暫時先不說,我只告訴盧大人,為什么百姓種地越種越窮!”
“為什么?”
“因為農民抗風險的能力太低,就以今年為例,開春之后,天氣干旱,五月中旬、下旬開始下雨,六月雨水很足,到了七月,又開始干旱,那個時候,春小麥正是拔節、授粉的時候,正需要雨水,普通百姓沒錢抗旱,只能任由麥子在田地里干旱著!”
全旭指著遠處的壓水井道:“我有錢可以抗旱,所以,旱災對我有影響,卻沒有多大影響,雖然麥子會減產,但是影響不大。”
盧象升嘆了口氣道:“普通百姓連牛都沒有,更別提有能力抗旱了!”
“咱們大名府,其實還有很多荒地!”
現在的大名府,可比后世的邯鄲大多了。而且又幾乎沒有工業用地,沒有高速公路,沒有鐵路以及大小城鎮建筑用地。
可以說,大名府的轄境,與關中八百里秦川差不多,只要全部開發出來,哪怕明末產量再低,養活七八百萬,甚至上千萬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是呢,大名府一州,十縣戶籍人口七萬一千八百八十戶,口六十九萬兩千零五十八人,官田五百六十一萬九千六百十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