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南樂縣也是本府治下
相對而言,玉米的儲存已經是非常簡單的了,無論是土豆,還是紅薯,它們的儲存這才要命。
原來的家丁兵訓練場,面積不小,露天晾曬玉米肯定是足夠了,唯一的擔心,那就是下雨。
不過,這個問題好解決。塑料布而已,購買一批就擋雨。
盧象升在全旭的玉米堆中來回翻找著什么,他從中挑選了十幾顆比較大的玉米棒子,也有十幾顆比較小的玉米棒子。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大的玉米棒子重達一斤多,小的玉米棒子只有四兩多。
盧象升有些不解的問道:“東升,這些玉米為什么會相差如此之多?”
全旭苦笑道:“可能是施肥的時候,化肥撒的不均勻,施了化肥的玉米,肯定會比沒施化肥的玉米多收個五六石!”
“五……六石?”
盧象升驚訝的道:“這怎么可能?”
“這個化肥是一種非常有用的肥料,施肥和不施肥,效果肯定差很遠!”
全旭望著盧象升道:“這么說吧,哪怕是種麥子,既然是選用我的良種,一畝地收個三四百斤沒有問題,要想再多收,只能施化肥,只要施了化肥,一畝地少說也可以收八九百斤,甚至上千斤。莊稼能不能多收,最重要的還是化肥,我準備建造一座化肥廠,專門生產化肥!”
盧象升恍然大悟道:“你需要地來建造化肥廠吧?小意思,說吧,需要多少地,本府批給你!”
全旭想了想道:“有個五六千畝荒地就行,就像這附近的堿荒地,反正也種不了莊稼,用來建造化肥廠正合適,趁著天氣還不冷,工程就可以陸續上馬,只要把一部分糧食賣掉,我的資金就可以支持化肥廠建設!”
發展工業,全旭本來在計劃之內。要想改變大明,改朝換代其實就并不行,只不過從朱家王朝,改成全家王朝。這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換湯不換藥。
全旭準備是從上到下,改變大明的社會結構。
在后世,中國利用了四十年的時候,完成了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的轉變,雖然說在某些尖端領域,仍舊落后。但是,中國工業制造能力已經是世界第一,遠遠超過了美國。
中國為什么能迅速完成國外一百年,甚至一百多年才完成的農業向工業的轉變?這要取決于四十年前的一項國策,那就是五小工業。
用中國經濟部門的語言來說,叫作地方五小工業,也就是小煤礦、小鋼鐵廠、小機械廠、小化肥廠和小水泥廠。有了這五個小型的工業項目,基本上能夠滿足一個百萬人口的地區基本的生產需要。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地的五小工業因為環境問題,要么發展良好,做大做強,要么倒閉,設備封存或者處理。
全旭就可以利用廢鐵的價格,買到這些五小工業的設備和生產技術。
他向盧象升要五六千畝地的目的,其實也不是為了建造一座化肥廠,而是建造一座工業產業園區。
現如今,全旭的小作坊慢慢成熟,也需要擴大產業規模,并且尋找傾銷市場,以工業養軍,以軍為工業保駕護航,他就可以像滾雪球一樣,快速擴張。
牛逼已經吹出去了,當然,全旭也會認真的去做。
畢竟,大力推廣新式種子,他才能從中獲利。
在晾曬玉米棒子的同時,還有一件事需要趕緊去做,那就是玉米桿的青儲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