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旭道:“今天先辦婚禮,大家吃好,喝好,回頭咱們再詳談,這話也不是一句話,兩句話的事!”
“好好,好應該的!”
“下面進入弓箭禮!”
儒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農民六藝,會種地,會施肥,會挖渠、會蓋陵墓,會修城池,會打仗。
其實,不要吹什么大毛是戰斗民族,漢人才是真正的戰斗民族。
新郎拿著弓箭,當然箭鏃是沒有的,要不然會出人命。
“第一箭射天,感謝天賜良緣,祈求上天保佑新人幸福平安,第二箭射地,祝福新人地幸福美滿,地久天長!第三箭射轎,祝福新人肝膽相照,長相死守,永結同心!”
什么事情就怕多。
當四百多對新人,跨馬游街歸來,拿著包裹著紅綢的弓箭,開始挽弓射箭。
當然,在這個環節也鬧了不少笑話,也有的用力過猛,直接把花轎射穿。
有也的射到其他人的花轎上。眾觀禮百姓哄然大笑。
在弓箭禮之后。
像走米袋,寓意代代相傳。
跨火盆,新娘從炭火盆上跨過去,表示洗去進門前的晦氣和不祥,新婚日子紅紅火火。
跨馬鞍,代表婚后平平安安。
事實上這套婚禮流程,在后世幾乎簡化干凈了,估計很多人連什么是弓箭禮、什么是走米袋,什么是跨鞍都不知道。
最終集體婚禮進入了最關鍵的環節。
有請雙方父母以及長輩親人上場,當然,盧象升這個父母官也被請上臺去。
開始準備拜堂的環節。
不過,在這個時代,臺上臺下,卻哭聲一片。
能參加全旭這個集體婚禮的人,幾乎九成九都是因為窮,自己置辦不起婚禮。
結婚好像已經不簡單單只是兩個人相愛就可以了。
今天的人結婚之前女孩子就要求男方得有車有房,彩禮二三十萬。
這樣的婚禮對于一般人來說還是挺“奢侈”的。很多年輕人會吐糟后世聘禮金又多貴,其實在古代也是一樣,結婚之前一定要有六禮,就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過程一樣都不能少。
到了宋代,這人們就更加注重彩禮了,因為彩禮越多,說明男方背景越雄厚,那樣對女兒來說后半生無憂,對娘家來說也是給自己找到了靠山。
以宋代普通百姓納采,就是純禮金,大約在十千左右,就是一萬枚銅錢,按照宋朝的購買力,相當于人民幣十五萬左右。
結婚從來不是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