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登州鎮秦承祖麾下,黃方英、秦正陽、劉累等也在營中慶祝全旭大勝,陣斬岳托,在秦承祖心中。
全旭的勝利是必然的,他要是打了敗仗,那才是怪事。
與大多數文武百官慶祝天雄軍大勝不同,此時位于關寧軍的中軍帥帳中,祖大壽捏著接捷報,喃喃自語:“斬首四千,陣斬岳托,這不可能,這不可能!”
祖大壽非常憤怒,他憤怒地將捷報撕成碎片,扔在地上,又踩上幾腳,還不解氣,舉起御賜的寶劍,將帥帳里的案幾砍得稀巴爛。
按說祖大壽從小就在遼西將門這個大染缸里長大,見多了爾虞我詐,見多了關外的尸山血海,他養氣的功夫自然非同小可,說泰山崩于眼前而面不改色可能還做不到,但喜怒不形于色卻絕對沒問題了。
然而現在,祖大壽卻氣急敗壞,怒吼連連,狂怒之下,他的帥帳像是被龍卷風掃過一樣,各種書籍文件被掃得滿地都是,幾件名貴的瓷器更是被他狠狠的扔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仆人剛要進來收拾,他便一腳踹了過去,將仆人踹翻踢得滿地打滾,嘴里還吼著:“不可能,這絕不可能!”
眼看那仆人就要被他活活打死了,祖大壽頓時就冷靜了許多,放過了那仆人,訥訥的說:“來人,賞銀一百兩……”
這個時候,祖大壽心頭升起一股強烈的危機感。
他經常按兵不動,對兵部的命令陽奉陰違,一心一意保存實力,坑了無數隊友。
保存實力的愚蠢做法不僅使他錯過了一場潑天似的的大功,更讓崇禎對他失去了最后一絲好感。
以前大明沒有能夠跟建奴一戰的精銳,崇禎對他自然是百般遷就,可以容忍他吃空餉,可以容忍他排斥異己,可以容忍他販賣糧食鐵器等軍國利器給建奴,因為崇禎除了關寧軍,已經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部隊了。
現在倒好,良鄉一戰,天雄軍嶄露鋒芒,就連滿桂和秦承祖也出盡風頭,相比之下,關寧軍的消極避戰便顯得格外的不堪了。
有了這么多戰力強悍而且忠心耿耿的鐵軍銳士,崇禎還會像以前一樣容忍關寧軍的消極避戰和貪得無厭嗎?
天雄軍強勢崛起,用一場比寧遠大捷更加輝煌,更加燦爛的大勝奠定了他們在崇禎,在大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關寧軍一家獨大的格局被徹底打破了。
本能的保存實力之舉,后果竟是如此的嚴重!
這場勝利對于祖大壽而言,只是晴天霹靂,對于后金而言,那就是肝膽俱裂了。
三千余將士陣亡,七百余人被俘虜,后金縱橫遼東數十年,何曾打過這么慘的仗!這已經不是打敗仗那么簡單了,簡直就是兵敗如山倒,簡直就是一敗涂地了!
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這一仗明軍沒有耍任何花招,沒有用任何陰謀詭計,甚至沒有倚托堅城,大家在大平原上約陣而戰,依靠他們的勇氣和對勝利的渴望,硬碰硬的打敗了后金,這樣的失敗比最卑鄙的陰謀詭計還要讓人無法接受。
因為它意味著明軍在武力和勇氣方面,第一次勝過了女真武士,后金用無數次血戰,無數次勝利鑄就的“女真滿萬不可敵”的赫赫威名,至此已經被徹底粉碎了!
“女真滿萬不可敵”的威名被粉碎之后是什么后果?
蒙古離心,朝鮮離心,索倫部離心,就連那些包衣奴才也動了異樣的心思,這就是威懾信用被粉碎之后的后果!
惡果已經顯現出來了,東蒙古喀喇沁部控制的一個小部落叫多倫部,其首領哈丹帶著麾下三百余名騎兵,趁著后金不注意,砍了正白旗的二十余名甲士首級,帶著首級投降了天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