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人與漢人一樣,也是農耕民族,農耕民族在騎射方面先天弱于游牧民族,他們取長補短,以騎兵密集陣,端著長達四米多的長槍,以騎兵密集陣沖擊敵人。
無論敵騎如何訓練有素,他們在局部力量通常是以多打少,就像騎兵沖鋒,他們每個戰馬之間間隔三四米,甚至更遠。
可是,波蘭的翼騎兵戰馬與戰馬之間毫無縫隙,兩名騎兵之間甚至可以夾著蘋果前進,這樣以來,任一名哥特騎兵,面對波蘭騎兵的時候,都是一對四或一對五。
五根長槍刺過去,根本就沒有閃躲的空間。
這次試驗,全旭使用全家軍騎兵四百余騎,不用馬刀砍殺,也不用弩機射擊,他們的兵刃只有一個,就是長達四米六的長槍。
一寸長,一寸強。將長兵發揮到極致。
李思忠看著大營里的全家軍騎兵出現,他急忙下令道:“快撤,快撤……,不行換騎兵接應!”
雙條腿的人,怎么也不可能跑過四條腿的馬。
更何況,這些后金漢軍士兵打了一整天,而全家軍騎兵卻養精蓄銳,休息了一天,戰馬如龍,長槍如墻,緩緩推進。
“噗嗤,噗嗤……”
那些后金漢軍士兵被全家軍騎兵的長槍串在長槍上,死得慘不忍睹。
一些跑也跑不過的漢軍士兵,轉身想要拼命。
只是非常可惜,他們的戰刀太短,剛剛舉起刀,長槍已經穿透了他們的身體,將他們挑飛在地上,就算僥幸不死,碗口粗的馬蹄踩上去。
“噗嗤!”
人的腦袋就像被踩碎的西瓜。
一路潰退,一路血肉。
自后金破關以來,明軍騎兵也好,步兵也罷,在后金鐵騎之下,向來都是望風而逃,或者潰不成軍,從無例外。
就算發生在良鄉縣的鑲紅旗慘敗,鑲紅旗也是敗在全家軍的火炮之下,用皇太極的原話說,那是非戰之罪。
可是,發生在洪山口城南的這場戰斗,卻是后金騎兵的第一次慘敗,而且是對方沒有使用火銃,沒有使用火炮的情況下。
這不是在戰斗,簡直就是在屠殺。
一個牛錄的騎兵頂上去,在騎兵對戰之下,一個牛錄的騎兵,對戰上千明軍騎兵,絕對不會落下下風。
然而這個牛錄的騎兵悲哀的發現,他們手中的刀槍,根本就夠不著對方,那種心情,就好比以短小無比聞名于世的日本男子,與非洲黑奴比屌大……
讓后金騎兵欲哭無淚的是,全家軍騎兵根本就不講理。
兩股騎兵浪潮毫無花招的撞上去,當然,全家軍騎兵也出現了傷亡,比如有些騎兵舉著長槍捅人,結果刺中了對方,把被對方帶下戰馬。
也有的是被對方的戰馬撞下來,只要跌落戰馬,那就是死路一條。
不過,這樣的人數畢竟是少數,大約也就十幾名的樣子。
更多的后金騎兵都是被全家軍騎兵的長槍捅下戰馬,哪怕是有過百人斬的白甲兵,也難有例外。
他們看著胸前的長槍,看著自己的體力被迅速抽空,心有不甘的墜落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