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后金以莽古爾泰為首,所部沖向永定門,隨即向城墻上發射三輪共計上萬只箭矢。
城墻上的明軍將士被壓制得無法抬頭,在這個時候,莽蟒古爾泰所部后退,換阿濟格所部上前,后金軍隊采取輪流式,以耀武揚威的方式向明朝廷宣誓撤退。
只是,皇太極沒有想到的是,就在莽古爾泰撤退的時候,祖大壽朝著莽古爾泰麾下的無甲步兵發動了襲擊。
在關寧軍騎兵的攻擊之下,幸好有阿濟格率領兩千精銳騎兵救場。
祖大壽雖然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不過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依舊造成后金軍隊三四千人的傷亡,自身損失不過數百騎。
結果,其他明軍將領就心思各異。
當然,這些明軍將領的心思是不同的,比如總兵滿桂,他的目的就是單純的殺敵報國,一謝君王。比如侯世祿,他的想法則是趁機刷刷戰績。
可是,無論是怎么樣的情況下,隨著祖大壽的出戰,接著滿桂和秦承祖這對搭檔,也率領八千兵馬出戰,滿桂頭鐵,他選上阿濟格。
阿濟格麾下精銳騎兵戰斗力非同凡響,但是,滿桂和秦承祖麾下八千精銳如同一頭蠻牛一樣,直接沖向阿濟格的大陣。
秦承祖準確的說,就是全旭的學生。
他學著全旭的形式,將滿桂和他麾下的數十門一零五野炮,對著準備與滿桂硬剛的阿濟格部中后衛的騎兵一陣猛轟。
阿濟格部后營先潰,滿桂和秦承祖獲得大勝,斬首超過千級。
這下明軍將領就興奮起來了,明軍將領在明末的時候,已經養成了兵為將有的習慣,損失是他們自己的,如果打了敗仗,不僅僅會被追究責任,還沒有辦法彌補損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將領面對后金的時候,都是能不打就不打。
可是當看到祖大壽與滿桂率領麾下在城下大殺四方,其他明軍將領也不再保留,紛紛出戰。
那么這樣以來,后金就悲劇了。
皇太極是一個聰明的人,在得知洪山口城被攻克,后路斷絕的時候,他就派出代善向洪山口方向進發,代善作為先頭部隊,而皇太極則居中側應,莽古爾泰和阿濟格其實只是殿后部隊。
二人將近三萬兵馬,而且抱成一團,兩軍相隔不過數里,對于騎兵來說,數里的距離簡直就不算距離。
可是眼下,阿濟格的崩潰,直接導致莽古爾泰腹背受敵,可關鍵是,明軍最擅長的不是打硬仗,而是痛打落水狗。
在明明知道莽古爾泰和阿濟格是一個樣子貨的時候,明軍將領馬上在外圍形成一道道包圍圈,二十余萬大軍向莽古爾泰與阿濟格所部壓迫而去。
“沖啊,殺光后金人!”
明軍越打氣勢越盛,而后金卻越打越心涼。
正所謂是,雙拳難敵四手,好虎架不住狼多,蟒古爾泰越打越憋屈。
當然,此時的莽古爾泰倒是可以突圍而去,只不過他丟不下這個臉。
身在皇宮之中的崇禎皇帝接到王承恩的匯報,連日以來就沒有見過笑容的崇禎皇帝終于露出了笑容。
“傳旨嘉獎三軍!”
當皇太極得知岳托與莽古爾泰被圍的時候,他已經率領中軍與劫掠的人口和糧食等各種物資,抵達了昌平。
無奈之下,皇太極只好親自率領中軍向北京轉進,側應阿濟格與莽古爾泰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