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火銃手,在面對后金軍隊的步兵的時候,吃虧就太大了。與騎兵沖鋒的速度快不一樣,騎兵沖鋒速度快,可是給后金騎兵的時間也少,所以火銃咬牙還可以堅持下來。
但是,后金護軍步兵,他們手中的弓箭雖然比弩機偏軟,對付有甲目標效果不明顯,然而,問題是那些后金弓箭手卻可以射出自動步槍的射速,一壺箭十五支,優秀的弓箭手可以十息之內,也就是說十秒之內射出去。
箭如連珠,并不是夸張的形容詞,而是切切實實的事情。
全家軍本來就沒有裝備多少弓弩,而火槍手只要露面,馬上就會被射成篩子。
如果沒有那道矮墻,全家軍士兵早就被他們射得崩潰了。
與火槍和步槍的直射火力不同,弓箭是曲射的方向殺敵,后金軍隊采取大面積拋射與吊射相結合,全家軍士兵只能緊緊貼著矮墻,否則就是拿身體去迎接箭雨。
在這種密集火力打擊下,全家軍不僅僅是被動那么簡單,而且是非常憋屈,士氣低落,甚至可以說有些無力。
全旭最大的優勢不是他精通軍事,是他的歪點多,邪點子多。
地雷、火銃、凝固汽油燃燒彈、標槍、手雷彈,當然,還有火炮。
主要是,全家軍在皇太極案前的情報,實在太少了。
不像孫承宗麾下的軍隊,他在通州召開軍事會議的時候,二十余萬明軍兵力部署、行軍路線、糧秣存放地點等至關重要的情報便巨細無遺的擺在皇太極案前了。
……
崇禎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孫承宗麾下兵馬潰敗的翌日。
遼河平原上,沈陽城城南四十余里的平原上。
寒風裹著冰雪,吹在身上跟鈍刀割肉一樣的疼。
實在是太冷了,冷到連鼻毛都給凍僵了,一口熱氣呵出,肉眼都能看見它變成細小的冰晶墜落在地。
尤其是到了晚上,更是奇寒徹骨,躺在帳蓬里,分明能夠聽到樹木和石頭裂開的聲音。、
這種潑水成冰的鬼天氣,本應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然而此時,卻有一支規模龐大的大軍像涌上陸地的洪水一樣漫過遼東平原,頂著漫天風雪,緩慢而堅決的朝沈陽涌去。
這支軍隊的規模不算太大,莫約六七千人。而在這支大軍后方,是規模更為龐大的民夫,他們推著雞公車,趕著馬車,運載著大量輜重艱難的前行,寒風以驚人的速度將他們身上的熱量抽走,不斷有人走著走著就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能爬起來。
這支軍隊正是東江鎮毛文龍親自率領,其下以副將陳繼盛,副將劉興祚,左軍參將孔有德、中軍參將耿仲明、右軍參將尚之信,后軍參將毛永祿等。
可以說,這次出兵集結了東江軍幾乎所有拿著出手的精銳,在六千余匹戰馬、馱馬、騾馬的幫助下,頂著寒風前進。
東江軍是在十月上旬從皮島出發,出發時,東江軍威武豪邁,意氣風發,可惜,經過將近一個多月的迂回,這些讓人生生逼瘋的寒冷,將東江軍的士氣剝削殆盡。
好在,全旭給東江軍支援了大量的裝備,然而,問題是,東江軍實在是太窮了。
有了全旭輸血,可是東江軍只是勉強不至于餓死,軍資依舊非常匱乏,明亮的鎧甲,關鍵是不擋寒冷。
東江軍將士和遼東軍民不斷的咒罵這活見鬼的天氣。
也有人嘀咕著,埋怨毛文龍在此時出兵。
可是沒有辦法,袁可立給毛文龍寫信,并且從牙縫里擠出了三萬石糧食,送給毛文龍,希望毛文龍可以建立大功。
感激袁可立的支持,毛文龍只好咬著牙齒,這種能冷死人的鬼天氣向沈陽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