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全家軍的軍銜也公開化,什么列兵、下士、上士,接著就是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直接代替朝廷的總旗(或旗總)、百總或百戶,把總或千戶,在全家軍軍中,連稱呼都沒有。
當然,盧象升想的并不是全旭會反,他認為全旭沒有造反的必要,作為武勛新貴,他現在已經是修武伯,又是遼東總兵,身居高位。
盧象升考慮的是,全旭在改革,在做為試點,準備摸索一條適合大明改革的路。
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全旭不是進士,無法入閣。
他走的是武官之路,這條路基本上就走到頭了。
盧象升思來想去,決定跟全旭交底:“東升,你想要做什么?”
“求活!”
“求活?”
盧象升難以置信:“這么簡單?”
“簡單嗎?”
全旭搖搖頭:“我剛剛到大名府的那會,遇到一群流民,他們已經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如果不管他們,他們最先吃的肯定是我,我身上的肉多啊,又白又胖,吃起來,比那些骨瘦如柴的災民好吃,于是,我帶著他們置田,盧大人,你是知道的,那么一點田,要想養活那么多人,根本就辦不到,可是我也不想死,我只好把不適合耕作的地方變成良田,把耕地用不了的人手,讓他們去做工,比如燒制磚瓦,整個大名府,購買我全記的磚瓦不下七八千萬塊,當然,還有煤球爐,煤球模具,接著全家莊鎮,從無到有,慢慢就繁華了起來,三萬多人,將近大名府城一半的人口,我才多少地,總共十五萬畝,不及大名府的十分之一,我用了不足十分之一的地,養活了三萬多人,厲害吧?我沒有少繳一文錢的稅,沒有餓死一個人相反,他們吃得不錯,也穿得不錯,現在你在大名府的全家莊鎮,看不到一個光屁股的孩子,也看不到一個衣不遮體的百姓!”
“這些肯定不是書上寫的,我從來沒有看過這些東西!”
“盧大人,教你讀書的人,其實都是書呆子!”
全旭不客氣的道:“他們不知道老百姓過得有多慘,更不知道一碗飯,一碗面條得經過多艱難的勞作才能吃到嘴里,當然,他們也不屑去知道,他們腦子里只有那所謂的圣人之道!”
全旭指著西南方方向:“盧大人,您知道湖廣是什么地方嗎?那里奉行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強者為尊,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從讀書識字開始,我就知道八個字“經以濟世,學以致用。””
全旭苦笑道:“我與茅元儀一樣,都喜歡讀雜書,讀你們不屑讀的雜書,比如說《考工錄》《農書》、《齊民要求》、《水經注》、《拾遺雜記》、《廣漢雜記》等等,這些雜學雜書,有的教人種地,有的教人如何抗旱救災,有的教人如何煉鐵,有的教人如何蓋房,如何治水……其實,就算盧大人,您和茅元儀一樣,精通雜學,也做不來我做的事情!”
“怎么可能?”
盧象升還沒有說話,茅元儀走過來道:“為什么我做不到?我會的東西不比你少!”
“是嗎?”
“問題其實出在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