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旅順口的刺殺
進入青黃不接的時候,正是老百姓日子過得最為艱難的時候,明末這個鬼天氣,就像小孩子的臉,根本琢磨不透。
有的地方干旱似火,有的地方卻暴雨成災。
一年的莊稼顆粒無收,對于普通來說,就是死路一條,雖然國人有人離鄉賤的傳統,可是在生和死的決擇面前,他們就不怕離鄉了。
隨著大量的人口涌入,金州,不僅僅是金州,包括整個遼南,都有了充足的人手,有了足夠的人手就好辦了,沒人,啥事都干不成。
此時的遼南,正散發著勃勃生機。
道路兩邊,都是一望無際的良田,田地里玉米、紅薯、土豆、或是各種蔬菜,長勢喜人,此外還有大量工廠,糧食加工廠、紡織廠、軍械廠、木材廠、鐵器廠、冶金廠、水泥廠、煤球廠……大大小小的工廠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工業區,吸納著外地遷來的流民。
說白了,大遼南就像一個巨大的蓄水池,因為這樣那樣的天災人禍而破產的農民,大多都讓它給吸收了。
當然,這個蓄水池,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萬一這個蓄水池崩塌了,后果不堪設想。
不過,全旭不會擔心這些。
因為,他有掛。
一旦,遼南到了人口的極限,他就會擴張,向東、向西、向北打。
在全旭重賞之下,全記軍工廠的火銃也取得了極大的突破。
全旭來到火銃廠的時候,負責火銃研發的工匠師傅叫葛四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沒有文化的苦出身,這位已經快六十歲的老工匠,遞給全旭一支新槍。
全旭上上下下的擺弄著,發現這支火槍的設計更加合理,板機、刺刀托座都作了不小的改動,反正用起來很舒服就是了。
最重要的是,它有一個機括,他試著扣動板機,槍里傳來一聲清脆的槍擊聲響,他悚然動容:“燧發槍!?”
葛四蛋豎起一根大拇指:“厲害,伯爺一眼就看破了關鍵!是的,老朽用一塊燧石取代了火繩,裝好彈藥后只要扣動板機,機括打在燧石迸出火星,就能將彈藥引爆,發射出去,非常方便。”
全旭拿著火銃,看著槍管里面的凹下的部分,有些目瞪口呆:“這是膛線?”
槍管的膛線切割,對于工匠們來說,實現太難了,但,并不是做不到。
“怎么做到的?”
葛四蛋憨厚的笑了笑了:“沒啥,就是用了解玉砂!”
解玉砂,這種東西可能沒有人聽過,古代在沒有切割機的時候,古代的玉匠也可以把玉分解開,雕刻成各種各樣的形狀,用的就是解玉砂。開玉的弓弦是鐵絲制成的,幾根鐵絲擰成麻花股。開玉時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斷加水,慢慢把玉材“磨”開。
這種雖然可以切出膛線,卻無法投入使用,因為效率太慢。
不過,全旭仍舊給了葛四蛋一千兩銀子的賞賜,他已經制出了可以量產的燧發槍。
“伯爺,就是這槍,還有問題!”
葛四蛋拿著全旭賞賜的榮譽證書和一千兩銀子的領限憑信,他心虛起來。
“什么問題?”
“就是!”
葛四蛋苦笑:“這槍就是啞火率太高了,扣動十次板機,最多只有七次或八次能成功擊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