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協和醫院……”
“等我,馬上到!”
十幾分鐘之后,全旭看著謝琳,謝琳在兒科病房里,正在陪護著一個小女孩,小女孩似乎做過化療,頭發已經剃得一絲不剩。
謝琳指著正在熟睡的小女孩道:“這個小女孩叫苗苗,先天性的白血病,她的母親生下她不久就死了,她的父親為了給她治病,花光了積蓄,把房子也賣了,最終無奈,她的父親扛不住壓力,跳河自殺,幸好遇到我們華陽社的義工!”
聽著華陽社,全旭微微一愣。
他終于想起原來的時候,為了惡趣味,他成立了華夏陽光公益互助服務社,簡稱華陽社,前期投入一千萬元,后來又為了發展華陽社,他捐了三顆一百年份的人參,在華陽社的APP平臺上進行拍賣,獲得了資金一千三百萬元,也就是說,整個華陽社,他的投入成本之后,兩千三百萬元,馬馬虎虎在北京一套房子。
全旭望著這個小女孩道:“是不是華陽社沒有錢了?我再給你打一點!”
“不是錢的問題!”
謝琳起身離開這間特護病房,來到了外面的走廊里,謝琳拿著電話,發了幾個短信,不多時一名護士來到房間里。
謝琳拿著自己提包還有外套,望著全旭道:“你難道不知道華陽社的發展嗎?那新聞應該看吧?”
全旭搖搖頭:“沒注意!”
謝琳有些幽怨的望著全旭。
雖然說,華陽社的投入非常少,可以說,任何一個基金會或公益組織,都比華陽社大,但是華陽社的模式,本來就是全旭幾乎照搬了共濟會。
也可以說,二十一世紀的華陽社,就是一個平民的共濟會組織。
萬事開頭難,謝琳在成立華陽社之初,還沒有來得及宣傳,推廣華陽社的互助APP,就遇到了第一個求助對象。
這是一位來自東莞的小姑娘,她無意間刷了DY廣告鏈接,她就成了華陽社APP的第一位真實會員。
她是一名夜市的小個體戶,以賣鮮榨果品為生。卻時常受到混混的騷擾,在她的冷飲店里,經常拿她的冷飲,雖然錢不多,卻讓她感覺非常委屈。
本著這是一個陌生的平臺,就全當發泄一下。然而關鍵是,此時華陽社剛剛推廣,二三十名工作人員中,有一名工作人員有位同學,正巧在小姑娘的所在地片警。這本來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小姑娘的問題馬上得到了解決。
于是,這個小姑娘開始動員身邊的朋友,親戚,慢慢的這個華陽社相互平臺,被越來越多的人接納,熟悉。
真正讓華陽社開始大發展,還是因為一位來自新疆庫爾勒的農民朋友。
他種了六千多畝梨樹,按照平常時期,這些梨有專門的人前往庫爾勒收購,不過,他的兒子是一個混球,喝酒之后得罪了前來收購梨的收購方辦事人員。
這六千多畝梨樹產出的梨,就沒有了人收購,眼看著天氣越來越冷,馬上就要爛掉了,一年收成,將會血本無歸。農民的文化不高,他是病急亂投醫,什么拼多多,淘寶,各種網絡平臺,到處注冊網店,準備自己銷售。
不過,由于新店反應平平,不是說沒有一點點成績,至少賣出了五六千斤,相當于他梨園的萬分之一。
結果,他看到了華陽社的APP,然后下載,注冊會員,發布求助信息和預留手機號。而偏偏一名剛剛獲得華陽社感情調解的會員,他是一家國企的高管,國企要向職工發放福利。
仔細詢問以后,庫爾勒酥梨的價格非常便宜,哪怕是專門包車運輸,也比市場價采購便宜。
這樁生意算是成功了。
同時,也有了一定的口碑,大量的會員開始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