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墾荒并沒有完成預期任務,擁有四十余萬畝田地,每畝頂多也就千把斤的收成,但是對于這些沒有接觸過這等高產作物的農民而已,已經是非常嚇人的收成了。他們可以賣掉一部份,換了錢再從稻谷獲得豐收的湖北、廣東等地購買些大米、黃豆,這個冬天也就熬過去了。
王在晉顧慮重重,他不知道全旭會不會答應他的條件,但是,從現在遼東百姓的臉上,可以看出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這與大明與其他地方的百姓是截然不同的。
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就仿佛行尸走肉,一臉麻木。
終于,王在晉來到了金石山下。
這里就是現如今全旭的新府邸,也是整個遼東軍的大腦。他們一行人在全家軍的帶領下,走進一個如同牢籠一樣的鋼鐵籠子。
這是遼南工匠的發明了,現如今金石山一直在擴建,山上的石頭被挖開,形成一個個巨大的坑洞,有的用來存放糧食,有的用來存放火藥,有的用來存放被褥之類的生活物資,山上有很多石料需要往山下運,同時也有很多物資往山上運。
一上一下非常不方便,他們從吊籃上帶來了靈感,就拉了一條環形的鋼索,利用自然吸引力,把山上的石料運下來,把山上的人用石料的重量,硬拉下來,簡直就形成了古代的電梯。
全旭發現這些做,感覺有點意思,就讓工匠們保留了下來。
關進了一個長達三丈,寬約兩丈的大鐵籠子,王在晉的心在往下沉,難道說,全旭準備把他們就地處決了?
“你們不用擔心,這是我們獨特的上山方式,金石山要想走上去,你們走也要走上半天,咱們現在就需要一柱香!”
果不其然,很快,“電梯”在一陣刺耳的金屬聲音中停了下來。
沈良材躬身道:“在下沈良材,乃修武伯門下,諸位跟我來!”
一步一步走向修武伯府,王在晉發現全旭實在是太有錢了。
山間的山道,扶手都是用鋼管制成,這需要多少錢?這個數字,他一時半會計算不出來。
其實,這就是無知。
王在晉不知道,這些扶手和圍欄,其實是后世建筑工地上的腳手架,購買新的,還值點錢,如果購買二手的,幾乎等于廢鐵的價格。
后世的房地產受政策影響,不少房地產商品房項目陷入停頓,而一些建筑工程公司則迅速破產,他們出售了很多東西,比如攪拌機、吊塔式起重機,活動板房、當然,還包括這種二手的腳手架。
全旭購買來以后,讓工匠們安裝在山道上,固定好以后,然后刷上防銹油漆,至少可以保證上山和下山的安全。
王在晉感覺全旭在向他炫富。
當然,全旭不止在炫富,更在耀武揚威。
沒錯,沿著山道,修武伯府的后院,一支黑色甲胄的大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提槍執刀,昂首挺胸,巍然列陣,嚴肅無言,雖然說,只是區區一千余人的部隊,但是那氣勢卻比幾萬人還要駭人。
一路走過來,讓王在晉身上如同下雨一般。
梁延棟勉強可以站直身子。
終于,他們來到后院門口的時候,這些黑色鎧甲的軍士整齊向左轉,排著整齊的隊伍,整齊抬腿,整齊落腳,千人如同一人。
“王大人,未能遠迎,實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