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掩耳盜鈴的寧夏公平王
傅宗龍在全旭手中沒少吃苦頭。
然而,人性就是如此奇怪。
堅貞不屈的傅宗龍向全旭低頭了,也妥協了。
全旭發現這個人還算有點本事,就放在身邊充當參謀,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他在全旭身邊,只是一個參謀。
當然,紙上談兵的參謀。
在傅宗龍自從平定貴州的亂賊以后,共十四年當中總是一會兒得到起用,用不久就又免除了官職。這說明一個問題,他即使在華陽社內部,也是得不到重用的人。
反正,多養著一個人,給他上校級別的俸祿,每個月二十四兩銀子,或者銀錢減半,另外一半發放糧食,或者其他生活物資。
比如:肉、酒、糖、等一些非生活必要物資,全旭也不差錢。
遼南確實是一塊寶地,土地肥沃,礦產資源豐富,然而在明末,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嚴寒的天氣,以全旭的能力,他還真無法克服。
全旭非常清楚,他從遵化出發的時候,當時已經是農歷的三月,冰雪已經開始融化,然而,遼南卻依舊是冰雪覆蓋,直到農歷三月下旬,積雪依舊沒有完全融化。
如果遇到罕見反常的季節,農歷八月份就開始下雪,可以供農作物生長的時間不到五個月。
全旭不敢把將近二十萬人的口糧,寄托在老天爺身上,一旦天氣反常,就算不會顆粒無收,也會收成大減。
干旱雖然可怕,可問題是,有噴灌,有水井,多少可以減少干旱方面損失,可是對于異常的寒冷,全旭可沒有辦法,他總不比安裝一臺人造太陽。
當然,也可以建造蔬菜大棚,不過,問題是這樣的成本太高,現階段,全旭不準備過分投入。
遼南可以發展,但是,卻不能吸納足夠的多的人口。
在全旭的計劃中,遼南人口與東江鎮人員,絕對不能超過二百萬人,以二百萬人作為一個紅線。
可是二百萬人,也就是整個大明總人口的七八十分之一。
在開發遼南的同時,全旭也需要未雨綢繆。
大名府是一個好地方,可是未來將面臨農民軍的反復沖擊,所以,大名府也有缺點,吸納人口有限。
全旭原先準備全面撤出全家莊鎮,現在思來想去,決定全家莊鎮只撤出造船和軍器工坊,當然,軍器工坊只是包括火箭、火藥、火銃、火炮部分,像刀、槍、鎧甲則繼續存在。
全家莊鎮是全旭的基本盤,也是他明面上的大本營,也要承受著華陽社的全方位打擊。
不過,由于全家堡的存在,外來勢力要想攻克,其實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