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錢不夠我們就去搶
全旭抵達金州之后,并沒有立即召見荷蘭商人,而是第一時間召開會議。
畢竟,自從三月份開始向雙城衛用兵,全家軍在這五個多月的時間內,控制了從金州至海參崴,東西兩千余里,南北一千余里的龐大區域。
擴土將近三分之二,差不多兩個河南省的面積,納入了囊中。
這是好事,也需要給遼南議會的各個階層吹吹風。
這次的會議各地的議員集結速度非常快,主要是因為全旭長時間不在金州,他們手頭上多少積壓了一些事情需要全旭定奪。
在全旭既將歸來的時候,他們也朝著金州進發,當然,這個好消息,他們早已知道,這可關系著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迅速那可不行。
特別是擴土了兩個河南省的面積,雖然地廣人稀,如果他們這些官員原本在京城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的認為,遼東就是一片雞肋之地。
可是,當他們抵達遼東之后,看到了遼東的沃土,豐富的資源,豐富的雨水,他們都愛上了這里。
畢竟,明末在淮河以北的地方,想不干旱是非常困難的,偏偏遼東沒有雨水短缺的問題,當然,嚴寒依舊是最大的問題。
可是在充足的棉衣,棉褲、棉襖,就算冰雪覆蓋的時候,出來也不會感覺太冷,關鍵是冬天沒有事兒,完全可以在家里貓冬。
擁有了火坑和火墻裝置,盡管沒有暖氣,可是在屋里卻溫暖如春,更何況,遼東已經形成了人口遷徙的浪潮。
春耕開始的時候,百姓們拖家帶口,帶著農具和種子、自己牛、羊、馬匹,前往自己的田地,進行勞作,一旦秋收之后,糧食要么去全家軍收購點賣掉,要不然就儲存起來,然后,再帶著全家老小,前往金州、海州、蓋州、以及復州這樣的大城市。
當然,這些城市也沒有城墻,卻擁有全家軍的駐軍,可以保住他們不受建奴或野獸的騷擾,在城市里,他們也有自己的住房,關鍵是購物或做工,都非常方便,既可以多賺點錢,也可以改善生活水平。
遼東的百姓,通常都是家庭,兄弟姐妹幾個,就算成了家,也不會分家,而是像一個個小型的農場,在一起墾荒,一起干活。人口少了支應不開,畢竟,家家戶戶,大車小車十好幾輛,牛馬成群。
先富裕起來的百姓也發現,遼東的好處,他們在遼東干上一年,收入比在中原多了好幾倍,而且沒有什么苛捐雜稅和徭役。
農民的日子過得相當愜意,第一年他們一窮二白,在全記銀行的貸款之下,購置了大量的農具、種子、牲口,一年時間就還上了貸款,還有大量的盈余。家家戶戶有余糧,家家戶戶喜洋洋。
那些身為鎮長的議員們已經被身邊的保丁給煩死了,他們想要去雙城衛,那些據說人圴土地不限量,可以開墾五百畝甚至更多。
大的地盤,就代表商機。
全記的發展,以重工業為主,像槍炮制造、船只、馬車,比如麻布防治、家具、瓷器、磚瓦之類的非重要產業,全旭是向全民開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