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投靠全旭以來,在全旭的影響下,他開始對全旭所說的工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是全旭帶著工匠,把一堆黑乎乎的煤炭,代替了兩三千年以來,用柴火取暖、做飯的歷史,親眼見正著全旭和他的工業機械的非凡成就。
遼南現如今擁有五座一爐可產二十萬斤鋼鐵的高爐,十二座平爐,把原本死貴死貴的鋼鐵打成了白菜價,不僅滿足了全家軍的消耗,更是以廉價的鋼鐵,惠及千家萬戶。
現如今的遼南百姓,家家戶戶都不止一把刀,什么鋤頭、犁、耙子、當然還有鍘刀、柴刀,甚至,不少百姓家門都安裝了鐵門,鐵窗戶,甚至鐵煙囪。
除了鋼鐵的產能增加以來,最大的改變就是鐵制的工具、機械,比如說畜力脫粒機,可以又快又輕松把玉米、麥子、大豆的顆粒脫下來,還有那種削紅薯片的機器,只要把紅薯片削成片,放在田地里曬干,那種紅薯干就方便儲存,還可以磨成粉。
至于土豆粉的機器,太多太多了。
一堆不起眼的石頭往工業機器過一下便變成了哺育萬民的肥料,工業所能產生的生產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他們已經把一只腳邁進門檻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不能再縮回來,否則他們這輩子就白活了。
沈明澤在遵化時拉攏了一批讀過書的讀書人,不過這些人和他不一樣,他們沒有經過大明的科舉考試,沒有經過官場的污染。在沈明澤這個領導人的組織下,一個以工業至尚為理念的黨派朦朧的出現了。
沒錯,這就是大明的工業黨。
別看這些讀書人沒有經過大明的官場污染,有些東西是一脈相承的,比如朝廷送來的四州十五縣三四十名朝廷命官。
結果,僅僅大半年的功夫,工業黨已經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和能力,要么把朝廷命官變成自己人,要么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沈明澤能在千軍萬馬的獨木橋上殺出來,自然不是笨蛋,他已經意識到了,只要他堅持走下去,必將開啟一個嶄新的時代,他將是這個時代的先行者,這是何等的光榮!
工業派,或者工業黨,將成為一個學派,一個比肩心學的學派,至少在遼東,工業派的地位無可地遙。
全旭關于軍事問題介紹得差不多了,會議主持之權,就被全旭交給了沈明澤手上,他從一個沒有后臺的進士,原本沒有機會成為一縣掌印,偏偏成為工業黨的黨魁,遼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沈明澤的目光變得犀利起來,他冷冷的望著眾代表們:“方才修武伯、全帥已經說得非常詳細,他的計劃非常全面,從軍備到工業發展,環環相扣,循環漸進,這一切如果能夠實現,遼東將如泰山之安,遼河平原千里沃土將成為大明真正的糧倉,大明的百姓也可以歇一口氣了。我想強調的是,我們能發展到現在這一步很不容易,想要繼續發展下去更不容易,在座的每一個人,包括將接替你們職位的人,都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受外界的影響,按著自己選定的路繼續走下去,否則將前功盡棄!”
隨著遼南的發展,這些官員的收益也是成倍增加,全旭奉行的不是無私奉獻,要在明末講奉獻精神,這是非常不現實的。
畢竟,人都是自私的。在遼南的地方稅收中,有一部分用來作為管理費用,雖然只是一部分,可是這一部分工業產值,遠比數萬畝良田的田稅多得太多了。
比如現在,遼南議會的議長沈明澤,他的薪水等級就是比陳應更高,高出一倍多,每個月約合兩百多兩銀子,當然,這一部分俸祿,與大明的朝廷一樣,并不是全部發放銀子,而是折合一部分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