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這些激動的首領們,那些漢人鎮長們也在關心讀書的問題。
“我是賤籍!”
“我是工籍!”
“我是……”
蔣百勝擺擺手道:“以后,臺灣和遼東一樣,沒有戶籍之分,沒有職業之分,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要說一視同仁這句話非常容易,可是要做到,那就非常困難了。
前提條件就是,必有擁有強大的武力威懾,否則,別說一視同仁,能不能和平共處下去,那就成了一個嚴峻的問題。
叢林法則,這也是民族的生存法則。
崇禎四年十二月二十日的集會,開始得非常順利,過程則沒有那么美妙了,比如說,鎮與鎮之間的版圖劃分,部落與部落,其實在官方的文件中,臺灣以后不存在部落,而是以作為基礎管轄單位。
漢人的鎮,版圖劃分則相對簡單,畢竟是一個老板,誰多誰少一些,區別意義不大。
可是那些部落則相對比較復雜,他們會以一條小溪,一片山谷,一個草場,甚至幾顆吵起來,打起來。
好在,因為趕走了荷蘭人,留下了太多的生存空間,大筆一揮每個部落的范圍稍大一點,這樣以來,皆大歡喜。
加上漢人鎮和少數民族鎮,總計一百二十九鎮,這是臺南和臺中控制的人口,當然,這并不是說,只有十二萬九千人,而是十二萬九千余戶。
這些原住民最開心的是,朝廷主持的集市,可以開放供應,比如說,他們想買絲綢和藥材,鹽,大米之類的東西,不會再限量,限時。
青壯們也都武裝了起來,第一批擴充八千人馬,這些人馬,將一邊行軍,一邊訓練,蔣百勝和劉全商量之后,決定依靠手中現有的力量,把臺北拿下來,把西班牙人趕下海。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就在蔣百勝準備率領軍隊北上的時候,荷蘭人開始向臺南發起登陸戰。
禾寮港外海,此時帆影遮天蔽日,西班牙人、荷蘭人加在一起主力戰艦就有二百多艘,再加上鄭氏艦隊的六百多艘戰艦,放眼望著密密麻麻,別說打,看上去就讓感覺絕望。
首先發現這個情況的是一艘全家軍巡邏船,此時整個禾寮港全家軍只有三艘巡邏艦,而且都是幾百料的那種小船。
全家軍巡邏船發現這個情況,調頭朝著港口方向跑去。
正在吃早飯的蔣百勝接到這個消息,非常淡定的吃飯面前的飯,淡淡的笑道:“終于來了!”
荷蘭人來得比他想象中的要慢,按照全家軍參謀總部的預判,荷蘭人從接到臺灣失守,再組織艦隊,最多一個多月就可以抵達臺灣。
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個月,這讓蔣百勝和劉全,既完成了對于臺南、臺中的整治,也形成了全家軍的基地。
臺灣全家軍沒有制海權,也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