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孫閣老可以堅持下來,哪怕再多兩年,以他的遼東戰略,何來京畿之禍?”
全旭望著茅元儀鄭重的道:“所以,我不能退縮,我必須迎難而上。現如今,天氣越來越冷,氣候越來越干旱,你熟讀經典,博學多才,應該可以從古籍里發現蛛絲馬跡,殷商至西周,三國西晉、唐末五代和北宋初期,你仔細想一想,這些時代是不是天災不斷,斗米萬錢?”
茅元儀微微一愣:“還真是!”
“從氣候的角度來說,這叫小冰河時期,也就說,這天氣每隔四五百年,就會變得非常反常,連續幾十年的災害,人口銳減!”
全旭指著天空:“我們現在正處于小冰河時期,以后這天氣就會越來越反常,越來越困難,沒完沒了的干旱,沒完沒了的冰雪,旱災、雪災、蝗災,澇災,洪災,都會接踵而來……”
全旭的提點之下,茅元儀馬上調出大腦里深入的記憶。
如果說,明末、三國動亂以及五代十國,都是屬于吏治腐敗引起的,那么殷商到西周呢?
這總吏治沒有關系了吧?那個時候是采取奴隸制,而且國王直接管轄的區域就是京畿之地,其他地方都是諸侯自治,說商紂王也就是帝辛,其實也是因為天氣災害。
“每當遇到小冰河時期!”
全旭接著苦笑道:“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因為天氣干旱和寒冷,他們活不下去,只能被動南下,他們也不是遇到了什么雄大略的可汗或首領,也不是什么天命所歸,說穿了,他們就是別無選擇,要么死在北方,要么南下求活。現在我們一樣,別無選擇,在遼東我可從來沒有瞞你,你也看到了,遼東百姓生活得還不錯!”
全旭的這話,茅元儀無法反駁。
事實上,全旭也是在偷換概念。
因為遼東的發展是畸形的,也是不正常的,朝廷非但不向遼東收稅,反而每年有一定的糧食和銀子的補貼,這一部分錢糧,都是作為全家軍的軍費。
在這番操作之下,遼東的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制鹽、皮毛、羊毛紡織,造船等各行各業都蓬勃發展。
可以說,遼東的百姓,比江南地主的日子過得都要滋潤,現在再往遼東看一看,基本上看不到衣衫襤褸的人了,當然,哪怕是手里有錢,遼東的百姓也不是穿光鮮亮麗,則是破破爛爛,補丁壘補丁,窮怕的人,節儉是一種習慣,也是本能。
全旭在遼東一口氣建了三百多個小學堂,還建立了遼南大學。
作為遼東最高等的學府,遼南大學現如今學生的規模不大,只有不到一千人,師資力量也不算強大,算強還算不得一座大學,只能算是一座技工學校。
不過,就算如此,卻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全旭培養綜合性的人才,這樣的人才,能讀書,能識字,能計算,精通各種庶務,反而是全旭理想中的人才。
全旭的神色有些激動:“我不是吹牛,朝廷給我一個遼東,三年之約既將完成,我可以保證,遼東安全無憂,朝廷給我湖廣,我最多五年,可以養活整個天下,但是,我是一個異類,在朝廷里已經被彈劾成了篩子,彈劾我的奏折,可以當柴燒,燒上一個月不會熄火!”
“為了這個天下!”
茅元儀躬身道:“我會一直追隨全帥!”
“太好了!”
全旭拍了拍茅元儀的肩膀:“就像臺灣,這里氣候適宜,雨量豐富,土地肥沃,很多地方都可以種植兩季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