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記完成之后,黃富春帶著兒子黃宏遠以及妻子田氏,開始在官府的引領下,正式北上。
事實上,這些天有很多工廠過來招工,給的工錢也不算低,但是,黃富春認為,作為農民,去做工簡直就是不務正業。
他拒絕了招工,決定要去墾荒置田。
這次北上,他們不用走路,他們登上上四輪客運馬車,這種馬車有兩排靠邊的坐位,一輛馬車上可以做十幾二十個人。
馬車的速度很快,也感覺不到多少顛簸。
四輪馬車在公路上飛馳著,黃富春看著路邊的一塊塊一個個蔬菜地,一個個工業區……公路上,四通八達,這一條主干道上,馬車幾乎連綿不絕。
黃富春對工業的威力認識還是很有限,但僅憑這一條條水泥公路和公路上的車水馬龍,他便知道遼東非常富裕。
田地里,現在還不到秋收的時節,莊稼長勢喜人,一擔擔的青菜、黃瓜、茄子,一筐筐西紅柿,不停的被挑出來,裝上馬車運往城鎮。
看得這些來自西北的流民目瞪口呆,他們做夢都沒想到還能種出這么多蔬菜!
大明糧食永遠不夠吃,只有地主才會種蔬菜,普通百姓才舍不得種菜。
但是,在遼東蔬菜的食用人口太多了,軍隊需要蔬菜,學校需要蔬菜,工廠需要蔬菜,商人也需要蔬菜,當然,罐頭工廠也需要蔬菜。
別看廉價的蔬菜,做成水果罐頭,價格不比肉罐頭便宜多少。
遼東種菜的人多,可是吃菜的人也多,反而種植蔬菜比種植糧食收益更高。
雖然黃富春不知道這些,他望著媳婦道:“等咱有了地,咱也種菜。”
對于像黃富春這樣的流民來說,遼東的一切都是新鮮的。
一塊一塊的蔬菜地,一座又一座的工廠。
當然,還有一片片草地。
“可惜了,多好的地啊,居然荒了。”
“真是,太敗家了!”
車夫忍不住的插嘴道:“你們這是少見多怪,這草都是種的。”
“好好的地不種糧食居然種草?”
黃富春感覺自己的腦袋不夠用了。
車夫得意的笑了起來:“你們這一路上難道沒有看到嗎,遼東啥東西不多,就是這大牲口多,牲口多,吃的草自然多,種草也比種糧食收入高,還省事。”
黃富春這才明白,遼東居然這么富。
遷徙百姓的車隊持續向前,他們每隔離五十里就會看到一座龐大的驛站。
每個驛站占地按照人流量不同,小的三五畝地,大的二三十畝地。
水泥路上走了三天,路況就差了很多,雖然不至于坑坑洼洼,但是,比起遼南差距非常明顯。
黃富春剛剛開始感覺新奇,慢慢的就感覺有點乏味,因為遼東實在是太大了,他們坐著馬車走了十天依舊沒有抵達目的地,不過,他對自己的新生活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