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公主聽到有四千五百多頭牛的時候,一臉震驚。她雖然不知道一頭牛多少錢,但是知道大部分普通百姓家里沒有一頭牛。
沒有全旭在場,紅衣顯得有些活潑:“這么多牛,拿什么喂的?”
“是苜蓿、紫云英、玉米秸、豆秸以及麥秸、還有一部分雜草!”
何秋山道:“全家山莊與周圍的百姓簽訂的協議,雇傭他們割草,反正草料不缺,如果不是這次府上辦事,殺了三百頭牛……除了這些牛,還有羊,現在羊有十一萬兩千多只,豬七千多頭!”
安慶公主實在是不知道怎么形容她內心里的震駭了,深受小農經濟熏陶的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出幾千頭豬十幾萬只羊養在一起是什么場面,肯定很壯觀吧?
安慶并不知道,全記現如今已經是京城最大的肉食供應商之一,每個月都往京城里賣十幾萬只羊,數千或上萬只羊,以及數百上千頭豬。
至于魚,則更多。
別看全家山莊占地面積不大,加上前前后后買來的地,不過兩萬余畝,但是水塘卻有足足二十萬畝。
全旭采取循環經濟養殖的方式,以種植、購買的方式,獲得大量的苜蓿、紫云英、麥秸、豆秸以及玉米秸等喂牛,牛的糞便則加上鹽,煮熟以后,用來喂豬、豬糞則喂養雞鴨,雞鴨的糞便則用來養魚。
簡單就是這么說,那具體的流程就是牛棚養在湖邊,豬圈則是建在水塘上,雞鴨則采取籠式圈養的方式。
池塘每年到秋冬季節,大泥淀的水位都會下降,很多地方都會有露出淤泥,這些被豬糞、雞糞滋養的淤泥,則是最好的肥料。
用來肥地,可以起到差不多化肥的功效,大泥淀的農田雖然不多,但是產量卻不低,麥子可以達到七八百斤每畝,玉米也有一千五百斤左右。
這樣的成本相對沒有散養的家禽要高,唯一的麻煩就是一旦出了雞瘟、那就非常麻煩,事實上,全旭也不是對全家山莊沒有支持。
他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無論是豬圈、牛棚都保持著良好的通風,而且定時清理衛生。
在何秋山的介紹下,安慶公主終于知道了她現在需要掌握著一個擁有四千五百余頭牛的養殖場,一個十數萬只羊的養殖場,同時,還有七千余頭豬,上百萬只雞,至于魚則更多了。
僅僅雞蛋,鴨蛋每天的產出就是六十多萬枚,就算一個吃一個,足夠京城一半以上的人吃上雞蛋。
看著崇禎四年的產出記錄,全家山莊擁有四萬余人口,兩輪馬車六千三百余輛,以及上萬名車夫,三千余名護院。
更是刷新了安慶公主的三觀。
等到何秋山與眾賬房先生走后,紅衣一臉呆滯的道:“公主,駙馬原來這么有錢?”
安慶公主也是非常震駭,太嚇人了,僅僅崇禎四年的盈利,就多達四十萬余銀子,相當于國庫收入的十分之一。
當然,安慶公主并不知道,明朝的稅收那就是一個笑話。
北宋的版圖,遠遠沒有大明大,但是人家北宋財政收入多達一億六千萬貫,哪怕到了南宋時期,僅剩半壁江山,一樣有過億的財政收入。
如果以大明僅僅四百萬兩銀子的財政收入來說,全旭確實是富可敵國,而且是數倍,事實上,不僅僅是全旭,就像晉商中的曹氏,資產過千萬兩銀子。
不過,安慶公主此時滿眼都是小星星:“發財了”!
她還不知道,全家山莊只是全旭眾多產業之中的一個小產業,也是全旭拿來給她練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