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社會和農業社會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社會模式,在農民社會時代,社會管理學就相對比較簡單,比如說,一個縣令,不需要有多聰明,哪怕什么都不做,對于百姓而言,反而是一種巨大的福份。
當然,在工業時代,地方官員如果無為而治,那么對于一個地方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哪怕幾年沒有作為,一個地方的經濟就會陷入倒退,甚至停滯。
這樣的地方官員,需要有很強的社會統籌學能力,也要有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而且要拋棄成見。
遼東可沒有什么男女之防,女子都可以上學或工作,減少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從三娘興建第一座以女子為主的紡織廠開始,現如今,整個遼東擁有超過一百人以上的規模化紡織廠就多達一百五十多家,多達六七萬名女人走進工廠,參加工作。
雖然一些老學究,對于全旭這一套非常反感,但是,全旭可不鳥他們,愿意抱著老規矩可以,全旭為了杜絕社會的陋習,比如裹腳這事,準備立法。
采取重罰的措施,一人裹腳,一年罰一千兩銀子,直到罰到老死,有錢可以隨便裹。
同樣,工業社會,還涉及了工業用地,工業用人,工業基礎建設,工業發展方面的問題,這必須深化學習,不斷改革。
不能因為建設一座鋼廠,就說什么破壞風水之類的問題給關停,這是肯定不對的,還有工人的問題。
資本家逐利是他們的原始動力,能減少成本,擴大利潤,他們什么事情都愿意做,一旦工人收入減少,這就會造成社會矛盾,威脅是巨大的。中間需要平衡資本與工人之間的共同利益。
這些知識,除了全旭一知半解,就連沈明澤、曲靖他們壓根不懂,這個廣寧工商大學,只能讓全旭自己來,他可以不擔任工商大學的教授,但是至少要當校長,教授公開課。
除了工業黨的黨校,同樣還有全家軍,隨著全家軍規模體量的增加大,現在的全家軍一個旅,包括步騎炮輜重,多兵種聯合,部隊的指揮官培養指揮能力,這樣以來,高級指揮人才的培養,必須馬上進入日程。
那么,全旭也只好勉為其難,擔當校長,以后,全旭豈不是要成為全校長?
當然,遼東的教育發展,一直是一個吞金大戶,現在如今遼東已經建立了四百多所小學堂,事實上遠遠沒有達到全旭要求的規模。
在后世,全旭看過不少新聞,偏遠地區的孩子上學困難,所以,他杜絕百姓散居,每個鎮為了一個居住片,這樣以來,上千戶百姓的孩子,可以成立一座小學堂,可以統一管理節約教育投入成本。
與后世的小學、初中分級不一樣,這個小學,其實是一種小學和初中的混合產物,當然,不像后世的教育,需要培養孩子亂七八糟的東西。事實上,百分之九十的人,沒有機會使用他們的所學的英語。
小學堂的課程非常簡單,就是語文、數學,全旭把小學堂分為大小兩個班,小班就是學習學習語文數學等基礎知識。大班,則是指十二歲以上的孩子,他們才從一年級開始,那就晚了。他們需要學習語文和數學之外,也要學習一定的比如說,廚藝、木工、雕刻、鐵藝、機械之類的知識。
按照他們的個人興趣,可以學習一個專業,或者幾個專業。學到一技之長,然后離開學校,去自己謀生。
而那些只有七八歲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時間卻是他們的三四倍,他們會接受文學、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等等非常系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