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七章幾萬兩銀子的零花錢
聽到全旭絲毫不怕朝廷放在眼里,朱兆宜也沒有說什么。
作為全家軍的參謀,朱兆宜非常清楚,全旭在全家軍上面的投入,以崇禎五年為例,花掉的銀子就將近八百萬兩。
如果朝廷把遼餉一分不少,全部發給全家軍,事實上依舊是不夠的,如果僅僅依靠屯田種地,別說整個遼東,把遼西也算上,山東都算上養活這么多精兵也是不可能的。
可是,全家軍的主要軍費,來源于商稅。全旭最初的養兵費用,依舊的是他辦企業的盈利,只不過,隨著遼東的大力發展,全旭就把養兵的費用放在了商稅上面。
明朝的商稅雖然很低,正稅是三十稅一,當然,到了崇禎朝的時期,商稅從原來的每兩銀子增至兩錢,正稅從三十稅一,改成十稅一。
可惜,執行力不夠,商稅根本就收不上來,在崇禎朝商稅稅收最好的一年是崇禎九年,共計616552兩。
但是,這并不是說明商稅真低,明朝是有后臺有關系的,不用交稅,沒有后臺沒有門路的小商販,才是交稅的主力,但是蚊子太小,就算是榨干,也沒有幾兩油。
但是,全旭卻不一樣,因為遼東靠海,出入基本都是靠船運,所以收稅容易也方便,另外就是,遼東沒有官員可以在稅收上面上下齊手,結果雖然收了高達兩成的商稅,但是比朝廷的稅率實際上更低。
僅僅一個遼東,全旭可以收上兩千一百多萬兩銀子的商稅,而整個大明,才收六十多萬兩銀子,事實上僅僅遼東一地,財政收入就比整個大明兩京十三省更低。
哪怕到了崇禎六年,全旭向朝廷交給二百萬石糧食,壓力其實并不算大,當然,明年的遼東移民工作就會徹底停止,財政開支會大幅度降低。
朱兆宜非常清楚,就算把全家軍扔給朝廷,朝廷養活不起。
大明其實是非常富的,也不缺銀子,可關鍵是朝廷沒錢,收不上稅,信用破產了,現在的遼東倒好,因為全旭的信譽好,全記銀行,基本上承擔了大宗貿易的直接交易。
商人其實不用帶著銀子做買賣,拿著全記銀行的存票,直接可以當銀子使,此時的全記存票,其實上相當了一部分紙幣的功能。
與朱兆宜的想法不同,傅宗龍則想得深遠一些:“侯爺,你說如果朝廷不同意出兵日本怎么辦?”
對于出兵去打日本,傅宗龍跟朱兆宜一樣,都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這一百多年來倭寇主要就是在江南肆虐,把浙江和江蘇都禍害得夠嗆,只許你來禍害我,不許我打你?什么道理?
但是,他們實在不看好此次行動,畢竟傳統的力量是巨大的,朱元璋親自宣布將日本列為不征之國,即便大家在朝鮮狠狠打了一仗,明朝也只是將日本趕出朝鮮了事,并沒有進一步還擊。
崇禎如果要征討日本,肯定會招來滿朝非議,他能承受住這種壓力嗎?
全旭淡淡的笑道:“朝廷會同意的!”
因為此時崇禎皇帝就像一個困在沙漠里的好人,他非常需要水來解渴,當全旭告訴他哪里有銀子的時候,他就會毫不猶豫扔掉良知,去搶別人手中的水。
對于全旭的莫名自信,傅宗龍也不知道說全旭什么好了。
全旭給遼東水師第二艦隊的茅元儀和楊延棟下達命令,命令他們立即著手收編鄭氏的海盜,以及將鄭氏海盜的臺灣屯墾人員武裝起來,成立臺灣特遣軍團。
要論兩軍陣前搏殺,十個鄭氏海盜比不上一名全家軍士兵,可是如果論殺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十個全家軍士兵,比不上一名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