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旭愛折騰是出了名的,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是對于科研投入了巨大的資金,沒有人可以聘請。
反正,幾乎所有人都挖大明的墻角,全旭自然也不例外。
送給崇禎的大米白面,還有各種罐頭,又是牛,又是羊,還豬……這些東西也不是那么好吃的。
當然,也有人的命運因為全旭而改變,比如說明朝現代科學領軍人物,現在的大明禮部尚書徐光啟。
他的弟子孫元化熱衷西學,按照原本的時空,他應該早在崇禎二年借四洋大炮之威,駐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從而進入崇禎皇帝的視野,這位舉人出身的大臣,成為登州巡撫……
只是非常可惜,全旭的橫空出世,讓他暗淡無光,特別是隨著全旭出鎮遼東,孫元化就看到了遼東的科技發展,這位***,前往遼東,化名孫初陽,就慢慢成了遼東槍炮局的一級大師傅、項目經理。
如果是從無到有,要發展蒸汽機,那是非常困難的,可是,全旭從后世帶回了成套的理論書籍,將原理的機械構造擺在了實處。
這樣以來,從崇禎三年五年月開始立項,前后投入了七十余萬兩銀子,蒸汽機終于制造出來了。
不過,現在還沒有試驗,需要全旭這個大佬見證。
為了防備西班牙人的反撲,駐守在呂宋附近的全家軍主力戰船則沒有跟隨全旭回遼東,事實上,不僅僅是主力戰船,就連四艘獵潛艇也沒有回來。
全旭乘坐著海倫娜的旗艦,鉆石號駛向遼東。
崇禎六年四月十五日,全旭時隔半年多,再次回到遼東。
短短半年,遼東的發展又繁華了許多,不算整個遼東,僅僅金州一個州,人口就突破了兩百萬人大關。
近現代色彩的樓房比比皆是,那大街小巷都是一條條川流不息的人流、車流。
自從鋼筋水泥出現以后,越來越多富人放棄了用木材蓋房子,相對冰冷的水泥,確實是不如木質房屋居住著舒服。
可問題是,再怎么舒服,好沒有鋼筋水泥堅固,耐用,特別是木質建筑,一枚手雷彈扔進去,大部分房屋都會坍塌,只有鋼筋水泥建成的樓房,紋絲不動。
現在可以看出全旭對于金州不建城墻的先見之明,城池確實是影響城市的發展,像遼東這樣,每天都有多量的移民涌入,土地問題變得越來越尖銳了。
全旭抬頭望著天空,天空不再湛藍,不再純凈,似乎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不可避免的,遼東的發展讓藍天白云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只怕不久的將來,金州就會變成超過倫敦,成為真正的霧都。
不過,全旭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環境問題就是發展的代價。
先吃上飯,再談環境治理。
海倫娜踏上金州,她就開始目瞪口呆了:“為什么這么多人?”
全旭聳聳肩:“只能說,這是大明特色,我們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遼東的人口其實并不算多,更多的人還在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