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五章關寧軍嘩變
一個軍閥團體想要生存下去,光靠能打是絕對不夠的。
還得會看風色,謀定而后動。
比如說全旭,全旭很能打,盧象升也很能打。
盧象升和全旭兩個人走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路子,全旭跟崇禎混成了一家人,而盧象升則是恪守人臣之本份。
在崇禎心中,全旭是自己人,盧象升則是帶著一些隔閡。
盧象升一舉干掉了高迎祥,俘虜了高迎祥麾下三十四萬人馬,這些人盧象升真安排不下?
其實并不見得,如果崇禎給盧象升授權,他憑什么安置不了?要知道,以天雄軍的時候,蒙古人根本就不敢找他的岔,有多遠滾多遠。
長城關內安置不了,可以向關外移民,用屯田的方式,可以輕松把這些人消化掉,問題是,這三十四萬人,雖然是高迎祥的饑兵。
但是,饑兵那也是兵。
這些人放在盧象升手中,崇禎皇帝擔心,放在全旭手中,他卻不擔心了,他認為全旭是他的妹夫,是一家人,是自己人。
全旭知道什么時候該囂張一下,什么時候該裝孫子。該囂張的時候,當著崇禎皇帝的面,他敢當朝發飆,毆打殿中御史和言官。
這可是大明立國以來,第一個武臣毆打言官,而且屁事沒有。
不能說沒有,全旭被罰了半年俸祿,開玩笑,全旭的俸祿,他壓根就沒有去領過,人家不是靠工資生活的人。
祖大壽非常嫉妒全旭,現在關寧軍正從大爺向孫子轉型,只要能保住遼西將門的利益,裝裝孫子又如何?
廣寧之戰真的把后金給打疼了,以至于整整一年多都沒有再對大明發動攻擊,關外迎來了難得的平靜,遼西地區的軍民難得的過了一段安生日子,雖說在朝中的地位下降讓整個關寧軍都十分緊張,不過那是大人物要考慮的事情。
祖大壽也沒有閑著,他帶著關寧軍趁機大興軍屯,開墾了五十幾萬畝軍田,種上麥子和大豆,獲得好收成。
尤其是廣寧之戰之后,關寧軍屯田屯得更加起勁了,屯田規模擴大到了百萬畝,祖大壽甚至雄心勃勃地提出興修大凌河城,控制大小凌河。
他頭疼的問題是他頭疼的問題,這說起來像繞口令,任何時候,老板和員工從來不占在一個利益鏈上。
比如,原籍是遼東人的關寧軍士兵,經過脫了衣服,扔下兵刃,跑去遼東,投靠全家軍,成為遼東百姓。
這才是最致命的問題,關寧軍在崇禎六年居然跑了四千七百余人,搞得人心慌慌,士氣幾近崩潰。
普通軍戶和士兵是不會在意這些的,他們只在乎今年收成如何,軍餉能不能按時發下來。
比如說現在,八角堡就有幾十名士兵正在抱怨,說軍餉到現在都還沒有發:
“見鬼了,這軍餉都拖了三個月了,還沒有發,讓我們喝西北風嗎!”
“就是!難得今年沒打仗,還以為可以過得舒服一點,沒想到更加糟糕了!”
“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發下來!”
“別抱怨了,過年之前能發下來就算不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