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是給天雄軍擴充了四千騎兵,外加六千火銃手,其中兩千余支火銃是從遼東購買的,全旭也沒有賺錢,成本價賣給盧象升的。
不過問,這次抵抗蒙古南下大軍的重任,就落在了盧象升的身上。
在這個關頭,溫體仁有些緊張。
他并不是緊張京城的安危,而是緊張自己的地位。
全旭倒是不擔心,全旭是武臣出身,這輩子沒有希望入閣拜相,他最多可以割據一方,現在全旭的勢力太大,他溫體仁也不管了。
有能耐全旭扯旗造反,兵臨城下,到時候,哭的是崇禎而不是他。
痛殲高迎祥以后,盧象升一時無兩,隱隱有壓倒他的勢頭了!僅憑大破三十四萬流寇這一駭人的戰績,盧象升便有資格問鼎首輔寶座,如果他更進一步,打退了蒙古南下大軍,他溫某人就算臉皮再厚也不好意思繼續賴在這個位置。
看這勢頭,天雄軍打退蒙古人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有這樣的戰功在手,盧象升看中哪個位置,大家都只有靠邊站的份,包括他這個首輔!
除非他能干出更加偉大的事業來!
然而問題是,他知道自己的斤兩,論權謀,論黨爭,那是一把好手,當上首輔以后始終沒有人能夠威脅到他的位置,這便是明證。
但是論治國安邦,那是完全不及格。沒辦法,在徐階、高拱、張居正這批牛人去世之后,大明就再也沒有出過真正的治國能臣了,像萬歷朝的王錫爵、申時行也只是和稀泥的高手,論治國成就跟張居正那一批人相比差得太遠了。
倒不是大明的文官集體智商退化了,實在是嘉靖之后黨爭愈演愈烈,所有人爬上高位之后都是拼盡全力保住自己的位置,將競爭對手踩死,沒能爬上去的則挖空心思要將上面那個人掀翻好讓自己上位,如此形勢,還有誰有心思去干實事?
他是這個體制內的人,自然也無法例外,光是應付黨爭就頗為吃力了,想讓他干出偉大的事業來,還不如掐死他讓他重新投胎求學,再找個好老師學習治世的本事好些!
其實,這就是文官制度的弊端。
西方號稱民主的英國,在二戰期間一樣在相互扯皮,相互攻訐,要不然,英國也不會隕落那么迅速。
真以為二戰是把英國打窮的?如果英國沒有嚴重的內耗,德國打不了那么久,網文圈里都說二戰期間,德國黑科技層出不窮。其實英國的黑科技才是更牛逼的。
比如說,1935年的雷達,梅林液冷發動機,二戰最強戰斗機心臟,“機載雪茄”“鋁箔干擾”英國人首創機載干擾器,開啟了電子戰大幕。
英國的紅外探測和夜視技術被應用到各個領域,粘性反坦克手雷、折疊軍用摩托等武器讓其他國家只有艷羨的份。此外,英國還開發出了雷達和雷達架束制地空導彈。此外,英國還啟動了核武器研發項目,只是后來由于安全因素和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合并。如果沒有英國提供的技術資料,美國不會那么快就研發出核武器。
那當然,英國的內耗也是相當嚴重,官僚主義對于新武器和新裝備采取了漠視的態度,在產能方面吃了大虧。
溫體仁有些郁悶,留在這暮氣沉沉的京城,天天跟一幫面和心不和的同僚扯皮兼扯淡,那得少活十年。
崇禎似乎看到了溫體仁在走神,就關切的問道:“溫愛卿有心事?”
溫體仁定了定神,行禮告罪:“老臣走神了,有罪,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