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荒淫無道,橫征暴斂,這基本就是這幾條罪名!”全旭笑道:“商紂王,也是荒淫無道?那個時候是奴隸制,而且是分封制,紂王帝辛只是天下共主,與周天子一樣,他并不會直接統治任何一個諸侯封國,這些諸侯自己統治自己的封地,定期向商王上貢而已?橫征暴斂與紂王有什么關系?都是奴隸制,都是站在煤堆上的烏鴉,誰會比誰黑呢?”
“這個……”
全旭接著道:“我們再說隋煬帝李廣,他是史書記載荒淫無道,他才三子兩女,五個孩子,一后三妃,加上侍妾,總共有記錄的女人共計十一人,我現在都比他多了!”
全旭倒不是強辭奪理,雖然像紅塵、無雙、楊婉兒、全旭壓根就沒有碰過她們,包括三娘身邊的蘇音、等等,她們要么承擔著全旭的私人文書工作,要么承擔著賬目審核,在朱微媞與全旭成婚以后,這些女子,統一提高了身份。
讓他們享受侍妾的待遇,每人還有兩名貼身丫鬟,外加兩名宮娥和兩名宦官使喚,在全旭府上拿著侍妾俸祿的人就多達三十余人,超過三分之二,全旭都沒碰過她們,她們只是承擔著一個名義而已。
全旭接著道:“唐宗李世民,李二郎,這可是千古圣君,他有十四個兒子,二十五個女兒,連媳婦,表侄女都納入后宮,他的底線何在?他還是一樣的成為了圣君。孝宗皇帝只有一個皇后,一個太子,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他成了圣君了嗎?”
李信感覺有些凌亂了,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全旭的話。
全旭坐在椅子上,一名仆從端著茶水,他小抿了一口:“我看了看歷史,總結了一下原因,什么昏君荒淫無度啊,大興土木啊,是真是假難說啊,但有一條是共通的,那就是民不聊生。是的,民不聊生是每一個朝代滅亡的前奏。”
李信微微一愣,如果民不聊生是每一個朝代滅亡的前奏,那大明……
“為什么會民不聊生呢?史家會無一例外把矛頭指向天子,認為天子失德,所以才會弄得民不聊生,具體怎么個失德法,你剛才也列出來了,荒淫無度啊,大興土木啊,重用酷吏啊,任人唯親啊,重小人而遠賢臣啊……”
李信道:“難道不對嗎?”
全旭笑道:“文臣掌握著筆桿子,他們怎么寫,你們這些讀書人就怎么看,反正死去的人已經死的,冤死的還少嗎?就算冤枉了他們,他們也不能從土里跑出來爭辯,但是,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是官僚腐敗,官僚盤剝,隋朝在鼎盛時期滅亡,直到隋朝滅亡,楊廣前后下達了二十七賑災圣旨,調撥賑災糧食共計三千五百萬石,這些糧食如果發下去,隋朝末年,還會民不聊生嗎?”
全旭淡淡的指了指腳下的土地:“這個,這才民不聊生的真正原因。”
“土地?”
“沒錯!”
“漢唐以關中為都,經關中兩百五十萬傾田地,作為骨干!”
全旭笑道:“以唐朝租庸調制為例,這兩千五百萬傾良田,可以分配給多少百姓呢?不多不少,二百五十萬人,以唐時府兵,可以供養差不多二三十萬軍隊,唐朝就是依靠這二三十萬軍隊,東征高句麗,北打東突厥,西征西突厥、高昌,兵鋒所至,無不望風而降,到了李隆基時,大唐居然無府兵可用,咱們大明的衛所制,與唐朝府兵制,本質都是一樣的,明初的時候,衛所兵有田可種,有糧可食,軍隊所過之處,無往不勝,可現在呢,衛所兵,就是一群叫花子,他們打不了仗,因為吃不飽!”
全旭長長嘆了口氣道:“遼東,你也知道,現在的遼東已經有一千多萬人,差不多大明的十分之一的人口到了遼東,遼東已經到了土地的承受極限,我已經沒有土地分給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