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道:“這個魔咒可以打破嗎?”
“可以啊!”
全旭淡淡的笑道:“大明的土地承受人口是有限的,可是世界卻是無限的,我們可以不停的擴張,我們不停的去占據新的地盤,像遼東一樣,像臺灣一樣,像呂宋一樣,你現在明白我為什么要規定,每個人可以擁有八百畝地?為什么臺灣百姓可以擁有三百畝地?明白了嗎?”
“有點明白了!”
李信道:“侯爺是想打破籠罩在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頭上的魔咒!”
全旭冷笑道:“呂宋的土地雖然不少,卻沒有一寸是多余的,這些土地,是留給我們子孫后代,而不是給那些骯臟的土著,現在你的任務很重,要對黨內的同仁,進行統一思想,什么亂七八糟的想法,不能有,想投機取巧,我讓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
憑心而論,林鳳并不是壞人,也不是刻意跟著全旭對著干,他只是出身商人的本能,八面玲瓏,四方討好。
這樣的人是一個好的商人,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務官。
他沒有擔當,所以輕易被李信架空,只當一個有名無實的議長,而是免除了他的議長身份,并沒有做其他的處罰。
胡奎的性質則有些不同。
林鳳是出自他內心的善良,而胡奎則屬于政治投機,這也說明他恰恰沒有底線,為了自己的政績,他可以收容他加祿人。
難道說,他看不出收留這些他加祿人會給呂宋島留下致命的隱患嗎?
不,只是他不愿意看到,他只是豐州知州,有了政績,他可以升官,將來出了問題,跟他有什么關系?
反正,他最大的目的就是調回遼東。
可以說,胡奎成功了一半。
他可以調回去,不是回遼東,而是回中原,遼東體系會開除他,包括他的孩子,妻子,要么跟他離婚,劃清界線,要么跟著他一起回中原。
在了解了全旭的真實想法,李信終于明白胡奎和林鳳的錯誤有多么大了。
全旭道:“大明的百姓很多,有的人愿意利益出賣靈魂,有的人為了利益愿意當建奴的幫兇,也有的人愿意當西洋人的走狗。大明的人口太多,我不可能顧及所有人,我只能顧及愿意跟著我們走下去的人!”
李信很快以呂宋議事府的名義,頒布一道法令,禁止呂宋百姓收容土著人口,現收留的土著,馬上處置掉,半個月后,全面清查,已經發現,所有土地立即收回,驅逐出境。
崇禎七年二月十九日,全旭決定從豐州離開。
他在碼頭上望著李信道:“這些西洋人,吃打不記恩,所以,你不要慣著他們,讓他們在呂宋勞動改造。無論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或者說大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都不會不管他們,一旦他們派出過來談判,你知道怎么做了?”
“知道,每個人至少需要同等重量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