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旬,芙蓉鎮迎來了第一批黎族居民,這一批黎人共計四十戶,共計二百五十七人,為首的首領叫王工琶孔(寓意命運不好),老王雖然只有三十二歲,卻是五個孩子的父親,他的大兒子王烈昭已經十六歲了,他的孩子其實不止五個,而是八個,還有三個因為各種原因夭折,所以是只剩下五個。
最小的女兒,現在剛剛學會走路。
鎮守帶著王工琶孔道:“你家的大兒子,已經十六歲,按照瓊州府的規定,已經算成年人了,他可以獨自分一套房子,你可以算兩戶!”
老王的漢語說得有些磕巴,總算明白了鎮守的意思。
面對鎮守的好意,他就與大兒子王烈昭作為鄰居,比鄰而居。
“這邊有一百六十套新房,你們可以隨便挑!”
“隨便哪一棟都可以?”
老王難以置信,在來到芙蓉鎮之前,他就已經知道武威侯會給他們分房,但是沒想到給的房子居然這么好。
老王看著這幢房子,是一幢兩層小樓,還帶著兩間廂房,共計八個臥室,還有四間倉庫,因為是木質房子,成本其實僅僅八兩銀子多一點。
這些房子建造的工人,黎人和漢民都有,他們過來建房子每天可以賺到五十錢,而且每天管三頓飯,對于這些建房子的工人來說,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好事。
如果是從前,他們在給地主打短工,每天累死累活,一天才掙十四五文錢。
如果是十四五文錢,在遼東可以買一只三斤重的肥雞,也是可以生活得不錯的,畢竟,遼東的糧食產量太高,物價低。但是在瓊州,這只能買三個燒餅,一個人勉強可以吃飽,如果是養活家人,那就奢望了。
哪怕全旭不付工錢,他們也愿意過來干活,因為工地的食堂是可以敞開肚皮吃,如果想占便宜,帶著孩子上工地,哪怕是撿個垃圾,也可以管飯。
“房子是免費分的,不過家里的家俱,那是需要錢買的!”
鎮守望著這四十三戶黎人道:“有些事,我必須說明,你們來到芙蓉鎮上,就要遵守芙蓉鎮的法律,這可不是你的番茂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老爺,你說……”
老王望著這一幢房子,心就落在這里了:“我們一定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