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人都好人!”
以前的時候,他們也賣米,只是非常可惜,無論如何小心,米里總會有泥土。只不過,現在的遼東,已經完全使用脫立機,也就是稻米,不用沾地,自然沒有泥土。
“迂,迂……”
老王就聽著外面傳來馬蹄聲。
他急忙伸頭一看,只見是隔壁的鄰居,隔壁的鄰居是一名三十來歲的男子,白白胖胖,他正駕著一輛馬車,馬車上有他的妻子。
老王第一眼就看到了男子身上的全家軍軍裝,出于對軍人的畏懼,老王下意識的跪下磕頭:“軍爺……”
“哎,這哪有什么軍爺!”
那名男子道:“我叫黃崗,叫我老黃就行了,我在全家軍服役,平時很少回家!”
黃崗是遼東本地人,也屬于遼東一千名幸存者之一,他是在崇禎三年參加的全家軍,參加過廣寧之戰,隸屬第四師,這次本來以為只是打一仗就走。
結果,在瓊州府他遇到了自己命中的貴人,瓊州府提學官薛方山,也跟著黃宗昌炒糧食,結果輸得破產了,對于這樣的流官,全旭倒還真沒有怎么難為他們。
然而問題是,薛方山本來就是兩袖清風,受了黃宗昌等人的蠱惑,拿到六百兩銀子糧食,本來想賺一把,結果,他們從六錢銀子購買的糧食,現在只值三錢銀子每石,也就是說,薛方山虧了三百多兩銀子。
如果是其他人,三百多兩銀子還好,可是薛方山壓根就是一個窮鬼,被媳婦埋怨,無奈之下,想不開跳進了芙蓉河,正巧當時黃崗作為少尉司總帶隊巡視,見這個老爺子想不開,就跳下河里把薛方山救了下來,結果薛方山的閨女一來二去,對黃崗有了好感。
黃崗本來就是孤兒,成家也沒有什么阻攔,就這樣,黃崗決定在瓊州府落戶,作為全家軍的軍官,就被分配到了芙蓉鎮。
黃崗轉身對著黃薛氏道:“遠親不如近鄰,我去跟他們打個招呼,將來也有個照應!”
黃崗回到家中,感覺空著手來到鄰居家不是樣子,就提了兩斤臘肉,四聽罐頭。
老王看著黃崗既沒有架子,而且這么熱情,就讓兒子去鎮上打點酒,隨便把保長和鎮長請過來,一起吃酒。
黃崗非常爽快,憑借著他的身份,無論是鎮守,還是保長,對他非常客氣,也非常尊敬,畢竟,全家軍的軍紀好,也不會仗勢欺人。
當然,同樣,也不會被任何人欺負。
黃崗等人邊吃邊聊。
鎮守也是一個話嘮:“我是遼東人,我們原來有一大家子,天啟二年時候,老奴殺無糧人,我們家沒了糧食,一大家子十七口人,只活下來我一個,我現在就想,跟著侯爺,殺光那些建奴,可惜啊,這條腿,老黃,你要是回到遼東,記得多給我殺幾個建奴!”
“放心吧,等瓊州府的事情了,侯爺肯定回遼東,不用你說,我一家子的仇……”
在瓊州府全旭采取的是混居的方式,不設特殊群體,也沒有特殊群體。
就像后世的漂亮國,雖然把不準歧視黑人寫進了法律,但是這一條法律本身就是歧視。
也不是所有的黎人和苗人愿意接受全家軍的統治,仍舊有十五六萬人,也就是將近三分之一的黎人和苗人不愿意放棄自己的身份,接受全家軍的統治。
別看全旭說得好聽,讓黎人和苗人的孩子跟著漢人的孩子一樣,進學校讀書,可是他們讀的卻是漢語,說的也是漢人的文化,將來,恐怕就沒有黎人和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