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這還是全旭的鍋。
沒有全旭瘋狂吸引人力資源,唐王府也不至于出現財政危機。
朱聿鍵問道:“怎么個開源法?”
“簡單,改變你們以前那種單調的耕作方式,別再去拼地力,往死里種小麥了,適當的種一些亞麻、土豆、棉花之類的經濟作物!”
現在的大明雖然天災人禍,糧食銳減,可問題是,由于大量外來糧食的涌入,種植糧食其實是沒有利潤可以賺的。
比如說麥子,一畝地最多產糧一百五十斤左右,這是總產出,佃戶也要養家糊口,一畝地可以收上一斗糧就不錯了。就算是一萬畝地,收入也就一千石糧食,約合四五百兩銀子,十萬畝也就四五千兩銀子。
可問題是,大明由于是在小冰河時期,天氣干旱而寒冷,一畝地的棉花可以賣四五兩銀子。而種麥子一畝地的收入不過三四十錢的左右。
全旭笑道:“你們可以種菜也可以種植棉花之類,這些經濟作物能帶來的收益是一年種一季小麥的十倍。”
這還是僅僅棉花的價格,在遼東一床十斤棉花的厚被子就可以賣四五兩銀子,如果經過加工可以單獨銷售棉仔去榨油廠,長絨棉送去紡織廠,那么收益會更高。
朱聿鍵苦笑道:“這些,我也想種,但是我不知道該怎么種……”
全旭又開始翻白眼了:“你不知道該怎么種,不會請知道應該怎么種的人過來當技術顧問啊?如果非要每一件事都要自己弄懂了才能去做,人這一輩子能做幾件事?至于肥料供應,你放心好了,我不是一個忘本的人,你送了我這么多良田,我肯定要給你回報的,磷肥管夠,還會派人指導你們施用。”
朱聿鍵大喜道:“多謝,多謝!”
“別客氣!對了,如果種了棉花、亞麻,你不妨再辦幾個紡織廠,將自己種的亞麻棉花織成布匹,這樣利潤更加豐厚不說,還能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全旭笑道道:“當然,工錢一定要合理,否則好事肯定要變壞事的。”
朱聿鍵表示明白。他再怎么對農事一竅不通,也知道賣一斤面粉比賣一斤麥子的利潤要高得多,何況布匹生意的利潤一直是很高的。
但,他還是有點擔心:“要是織出來的布匹賣不出去怎么辦?”
“怎么可能賣不出去!”
李信代表全旭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大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和西班牙人已經達成了出口協議,不僅僅是絲綢,這種東西太貴重,歐洲的富人其實也是有限的,這個市場其實并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