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八章真是不當人子
憑心而論,全旭給崇禎準備的行宮非常奢華,特別是作為主宮殿的清泉宮,這種木質的建筑,如果放在中原,一座也需要修個幾年,甚至好幾年。
對于遼東來說,那就太簡單了,遼東最成熟的機床莫過于木工機床,哪怕是學習幾個月的學徒工,也可以操作著機床,車出堪比高級技術的配件。
就像現在的清泉宮,其實清泉宮就是仿造太和殿打造的宮殿,連尺寸都一樣,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長64米,寬37米,建筑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臺基通高35.05m。
四面窗戶和門,都是雕花的,鏤空花雕工藝非常考驗技術,即使在北京,這樣的工匠也不多,修建一座如此規模的宮殿,也需要至少幾年。
然而,這些門窗、包括雕梁畫棟,全部都是機器雕刻拋光打磨而成,不僅效率高,而且更加美觀,即使是再怎么挑剔的人,也無法挑出這里的瑕疵。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這些木料,并非什么沉陰木,檀香木或者紫檀木,只是一般的橡木,橡木密度大,質地堅硬,水分不容易抽干,這些年全旭與海倫娜交易,很大一部分原材料就是陰干的橡木。
雖然說歐洲的蓋倫船大都是采取橡木打造而成的,但是全旭的戰艦,其實并不是使用橡木,而是使用遼東地區的特產木材柞木,現在的叫櫟木,也叫蒙古櫟,蒙看上去,密度像橡木,不過卻不屬于同一科木。
木料卻有著相似之處,同樣堅硬,是制作工具、弩機的上等材料,這種木材在車床工藝的加工下,非常容易成型。
一個師傅拿著圖紙,或者是帶著幾百名力工,就可以承擔組裝任務,任何一座宮殿,以及樓臺、亭榭基座都是采取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地板也是用橡木鋪設而成。
與紫禁城最大的區別就是,這里的各種畫,畫工顯得有些粗糙,沒有辦法,這些雕梁畫棟,都是工業時代的工藝品,不算是藝術品。
清泉宮右后方則是屬于湯泉宮,其實就是一個名字,而是崇禎皇帝居住的宮殿,這里更加大氣,比紫禁城的乾清宮還過而不及。
躺在龍床之上,崇禎皇帝全身疲憊,毫無睡意。與剛剛登基那會不同,崇禎現如今也算是離開過紫禁城這座牢籠,看到從北京到天津的所有城池,也從北京到開封,這一路走來,他下榻的府足足有十幾個,縣城上百。
與遼東相比,這些府城也好,縣城也罷,都帶著濃濃的暮氣。
大明各地都是衣衫襤褸的百姓,皮包骨頭的乞丐,或者臭氣熏天的垃圾,這一路走來,遼東百姓人人面上都帶著油光,顯得精神飽滿,關鍵是,他沒有看到一個乞丐。
皇帝出行的時候,其他地方官員也會趕走乞丐,卻無法抹去乞丐的痕跡,然而遼東卻沒有任何乞丐,也沒有大戶人家設粥棚。
讓崇禎最大震撼的是,從旅順開始,經過復州、金州,遇到了樹著地名的牌坊有三四十個,卻沒有看到一道城墻。
崇禎不由得望著王承恩問道:“王伴伴,這遼東你也來過幾次,是不是所有的城池都沒有城墻?”
“這個,不算吧,遼東十八州一百多個縣,過半其實都是有城墻的,不過大部分有城墻的城池都位于奴爾干都司。”
“不建造城墻,難道他們不怕建奴?就算沒有建奴,那也有土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