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就是跟康熙那個偽君子學習的,他在康熙五十一年頒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康熙是一個愛面子的人,為了博一個仁政愛民的美名,一方面宣布“永不加賦”,一方面對官吏稅外收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雖然不加賦,卻可以加稅,但是,那些腐儒卻把康熙吹上了天,號稱千古圣君,其實就是一個屁。
無論如何說,全旭自己開始提高納稅的范圍和比例,其他商人也不敢反對,這就是掌握著基礎實業的好處。雖然在加稅,卻沒有降低全旭對遼東的實際影響力。
他用這種方式,是為了將來,他成為最高統治者,掃平道路,就像歷史上的李巖,給李自成提出了“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不納糧,百萬大軍吃什么?喝什么?
官員吃什么?
總不能讓他們喝西北風吧?
“你要考慮清楚!”
朱微媞表示非常遺憾,因為沒有給全旭生一個嫡子,讓全旭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想法,她心中產生了深深的負罪感。
遼東的政務院,與歐洲的州政府其實還是不一樣的,就以漂亮國為例,州長的權力在某一方面,甚至大過于總統,大過于聯邦政府。市長也可以不鳥州長,在中國人看來,這似乎不正常。
遼東的政務院對于各州、各州的管轄其實是扁平化,遼東的州下面沒有縣,可以說,州,只是相當后世的縣級市。包括遼東、呂宋、臺灣,瓊州,實行的都是一部法律。
絕大部分百姓,都于官府收稅表示理解,在傳統概念里,種地納糧天經地義,從來就沒有不納錢糧這一說。
無論是遼東、臺灣、呂宋包括瓊州島境內的土地都屬于全旭私人所有,農民們名義上擁有對土地的所有權,不過這個權利根源卻是來自全旭。
全旭將遼東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割開來,與后世一樣,農民只有使用權,卻沒有所有權,遼東的百姓,只是佃戶而已。
崇禎對于遼東的見聞,一切都是顛覆的存在,就像現在,復州灣附近的青山鎮就發生了一起嚴重的命案。
四名喝醉酒的讀書人,闖入一名青山鎮一名居民的家里,這名居民只是一個寡婦婦女,獨力帶著一個兒子生活,她的丈夫并不是軍人,而是一名船廠的工匠,因為得了肺癆,去年的冬天死了,這名寡婦長相非常漂亮,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美婦,當然不可避免傳出一個風流韻事。
這名寡婦非常有錢,因為她的丈夫在死之前,是船廠的一名技工,他發明了一種膠合材料,可以避免船體滲水,因為這個專利,應用在幾乎所有海船上,僅僅技術的分成,每年就有多達一千六百余兩銀子的收益。
而且這名寡婦并沒有做吃山窮,而是經營一家蔬菜豆腐店,說她腰纏萬貫絕對不是夸張,在四名醉酒的讀書人夜里進入寡婦的家里,被寡婦拿著左輪手槍擊中四人,其中兩個心口中彈,當場死亡,一名小腹中彈,與翌日的清晨不治而亡,一人則被柴刀砍中了胳膊和腹部,治了三天以后,因為傷口感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