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九章全面動員
皇太極的實力暴增,其實是因為俄國的緣故。
早在幾十年前的1574年,沙皇再次下令,準許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在烏拉爾山東側-鄂畢河及其支流圖拉河、托博爾河和額爾齊斯河等地建城募兵,就此俄國將其勢力直接擴張到西伯利亞汗國境內。斯特羅甘諾家族秉承沙皇旨意,多次進犯西伯利亞汗國,與汗國的人民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1579年,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派人與曾被沙皇處以重刑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聯系,鼓動他入伙,去征服西伯利亞汗國,為沙皇拓殖疆土效勞。
隨著葉爾馬克的入伙,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東征步伐開始陡然加快,加上哥薩克騎兵驍勇善戰,西伯利亞汗國不敵沙俄侵略軍。
1581年10月26日,沙俄侵略軍攻占了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葉爾馬克一伙為俄國擴張立了下戰功。沙皇政府決定赦免葉爾馬克等人,表彰他們的行動并頒發了大量薪餉。斯特羅甘諾夫家族也受到鼓勵,得到兩座城池的獎賞。
在重大利好的刺激下,沙皇俄國與衛特蒙古發生了激烈的沖突,蒙古汗國分裂之后,西部蒙古(衛特蒙古)、中部的喀爾喀蒙古(外蒙古)、東部的察哈爾蒙古(內蒙古)并稱蒙古三部落。
衛特蒙古又以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和土爾扈特四部,其中土爾扈特部在歐洲的伏爾加河下游,在東部蒙古除林丹汗死后,其子額哲僅剩四個部落,共計四萬余落(落),其他十六部四十九個封建主都投靠了皇太極,在再加受到沙俄侵略,為了找到一個堅定的蒙友,衛特蒙古在其首領巴圖爾琿臺吉(噶爾丹之父)與皇太極簽訂了盟友,共同抵抗大明與沙俄。
在皇太極這個皇帝的居中調解下,喀爾喀蒙古與衛特蒙古劃清邊界,簽訂了和平條約,雙方在庫倫歃血為盟,他們先是組成聯軍,伏擊了盧象升與戚元弼所部,爾后又進攻額哲的部落,把額哲所部打得丟盔棄甲,損失慘重。
由此在大勝之機,清國士氣如虹,皇太極又是在滿清王族里認了十九個閨女,把十九個親侄女與自己的八個女兒,一起嫁了二十七個蒙古貝勒。
這樣以來,豪格、多爾袞、都成了聯姻的工具,滿蒙相互聯姻,現如今,滿蒙正處于蜜月期,特別是衛特蒙古和喀爾喀蒙古加入了皇太極的陣營,就連商國總參謀國的情報也有些滯后,清國現如今并不是滿八旗實力最強,而是蒙古。
如果按照七千五百人編制一個旗,僅僅喀爾喀蒙古就可以編制五百個牛錄,不下十五萬人,至于衛特蒙古四個封建主下轄五到八萬人馬不等,在全民皆兵的清國,現在清國可以動用的兵力,并不是商國總參謀部預計的二十五萬人馬左右,而是四十五至五十五萬人馬之間。
由于盧象升長期處于土默川的前沿陣地,明顯感覺到蒙古得到了來自伏爾加河畔的衛特蒙古的支持,并不是沙俄才有哥薩克,衛特蒙古里不僅僅有哥薩克人,還有哈薩克人,吉爾吉人等等。
盧象升知道,可崇禎并不知道,在聽到盧象升不贊同出兵征討清國的時候,崇禎的面色倏地變得陰沉:“怎么,盧愛卿,你怕了?”
盧象升愕然道:“陛下,您這何意?”
崇禎皇帝一指袖,站了起來,說:“愛卿只知我大明糧草不足補給困難,卻不知此時漠北眾多河流業已封凍,從河面一直凍到河底,皇太極比我們大明更加困難,當年唐太宗在貞觀四年北伐東突厥,就是趁著東突厥遭遇了罕見的雪災,人畜凍死超過三分之二,盧愛卿只看到不利之處,對這大大有利之處卻視而不見,不是怕了建奴是什么?”
對于崇禎皇帝的盲目自信,盧象升只覺得哭笑不得。
如果全旭在這里,肯定會懟崇禎,誰給你的自信,拿大明跟唐朝相提并論?全旭雖然號稱大明的戰神,向來從無敗績,可是他卻有自知知明,遠遠不是軍神李靖的對手,更別提李世績、蘇定方、侯君集、段志玄、牛俊達等唐朝將領了。
盧象升解釋道:“微臣從來就沒有怕過建奴,還在大名府當知府的時候微臣就敢帶著一支農兵上京城跟建奴死戰,現在手里有數萬強軍,就更加不怕他們了!但是現在真的不適合大軍征戰,依微臣之見,大軍到關外耀武揚威一番,斬獲數百首級后立即撤回來就算了,想要打庫倫,有的是機會,何必選在這個時候!”
崇禎皇帝煩躁的說:“建奴欺我太甚,逆天稱帝也就算了,居然還遣者進京要求朕每年給他們交納三百萬兩銀子的歲幣!他們把朕當成什么人了?大明何曾有過納幣和親的天子!這口氣朕咽不下,非滅了他們不可!”
盧象升一怔:“還有這事?”
一直呆在一邊沒有說話的周皇后這時開口了:“這是前幾天發生的事情。建奴派了一個無名小卒當使者,帶著奴酋皇太極的書信來到京城,口氣十分狂妄,要大明給所謂的大清交納歲幣,否則就親率大軍南下,將京城夷為平地!”